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福建武夷山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范本

福建省武夷山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生态环境优越,文化资源丰厚。近年来,武夷山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的有效途径,在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武夷山市新实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 张俊伟:

近年来,武夷山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已经探明,“三茶”统筹正在向纵深推进。茶产业是武夷山地区的支柱产业,武夷山市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的指示,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不断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丰富了茶产业生态,巩固了岩茶品牌的市场地位,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二是治理现代化成效明显,为后续深入推进打开了空间。一方面,武夷山抓住试点建设“国家公园”的难得机遇,完善管理体制、整合执法力量、创新执法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另一方面,武夷山市积极建设城市智慧管理中心,建立起了日常运营监控、应急案情预判、快速反应和督办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密切合作,显著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三是由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基本路径已经探明。武夷山市在保护生态、保护绿水青山的基础上打造“品质生活之城”,按照品德、品质、品位,宜游、宜业、宜居要求,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强化特色产业基础,厚植特色产业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全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东:

武夷山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功实践之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方面已经先行一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武夷山市都有所体现。第一,武夷山市公众的幸福指数极高,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不仅有旅游业,更有茶产业作为支撑,武夷岩茶享誉海内外,靠茶产业及服务业增收致富的人越来越多。第二,武夷山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分协调。身处武夷山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静”字,公众不再急功近利,精神面貌和心态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第三,武夷山市生态文明深入人心,公众把生态、环境、质量当作自己生命一样去保护。当前,武夷山市绿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绿色科技的带动作用突出,已经具备了率先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典型的条件。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民生导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二级教授、原社会学教研室主任 谢志强:

武夷山市坚持贯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发展导向,在持续巩固提升环境治理的同时,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绿色生态不仅成为武夷山看得见的高颜值,更转化成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以国家公园建设为抓手,实现保护与发展互促共赢。武夷山国家公园聚焦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持续开展生态茶园改造等措施,不断健全持续协调的绿色发展新机制。二是推进“三茶融合”,让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武夷山通过发布武夷岩茶相关团体标准,经常开展茶事活动等措施,推进茶产业的规范发展。同时,以燕子窠为重点打造全国武夷岩茶产业集群“三茶”统筹先行区,指导开展地理标志申报和绿色认证,建立“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合作社+茶农+互联网”的运作模式,让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三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提升民生福祉。一方面,通过健全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分区域分类别高标准共享生态成果与旅游收益,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群众增收的双重目标。另一方面,支持群众发展丰产毛竹培育、林下种(养)业以及森林人家、民宿等生态观光游和茶文化体验游,培育富民产业。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左停:

武夷山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建设武夷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做法。首先,武夷山市从发展理念、生产方式、增长模式上加快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构建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为改善民生奠定产业基础。其次,武夷山市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补齐现代化建设中的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在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同时,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再次,武夷山市积极推进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充分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作用,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广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生态银行”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链条。最后,武夷山市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基础最普惠最公平的民生福祉,通过生态和人居环境改善,让人民群众在宜居宜业中提升绿色获得感。

做好“三茶”统筹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生态部主任 殷培红:

武夷山市将中华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的经营理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茶产业健康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生动地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探索出了有效平衡生态保护与地区发展的实践路径。第一,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发展的绿色底色,及时果断纠正以单纯追求产量为目标、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外延式茶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推动以追求品质为核心的内涵式茶产业发展模式。第二,注重茶产业发展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优秀文化根基。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保护好这方水土,已成为武夷人深入骨髓中的一种文化共识,并在一代代茶农和制茶人中传承。好茶只采一季,取之有度,为茶的修养生息留有空间,也充分保证了茶的品质。第三,注重将科技深度融入茶产业,合力开拓共保共建共赢新局面。武夷山市很多茶企利用科技手段和茶产业大数据平台,从茶叶采摘、运输、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重点环节进行跟踪服务,为茶产业品牌价值增值和品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创新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器具、茶机械、茶包装、茶日用品、茶护肤品等茶衍生产品,不断延伸茶产业链、增加茶产业附加值。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程惠哲:

武夷山的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文化遗产、文化古迹众多。进入新时代,武夷山市以敬畏之心对待文化遗产,以发展眼光盘活、整合文化资源,文化建设步入了新天地。第一,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武夷山市围绕朱子文化开展“三化”工作:物化——以项目为抓手,做好相关硬件设施建设;活化——以举办活动为突破,开展系列相关活动;教化——以文化氛围营造为重点,推动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第二,建设茶文化的文化圣地。武夷山是世界红茶发源地,有着历史悠久的茶事史,多彩的茶文化。近年来,武夷山市融合茶文化和文化强市工作,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建设茶文化基础设施;融合茶文化、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在茶具开发的基础上,开发多样态、多层级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做到了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三,建设国家公园文化的文化重地。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可通达性、可游览性远高于其他国家公园,同时,武夷山景区的文化遗产、印象大红袍的实景演艺,都可以作为国家公园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的一部分,融入到国家公园文化之中。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