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的机遇、挑战与实践路径

【摘要】全球安全倡议为实现人类共同安全、永久安全擘画了美好蓝图。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既面临东西方实力此消彼长、全球性安全问题倒逼驱动、中国整体实力日渐增强、以及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力不从心等重要机遇,也面临冷战思维、霸权规范、大国战略竞争、逆全球化思潮、非传统安全问题等现实挑战,必须从增进理念认同、壮大推动力量、完善协作机制、做实重点工作等方面入手,携手推动倡议落地落实,为人类开辟美好未来。

【关键词】安全倡议 全球安全风险 人类安全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820/D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21.006

【作者简介】张亚勇,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政治学与统战理论教研部主任、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主要著作有《中国共产党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干部教育成长与执政党建设》(主编)等。

 

安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寻求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诉求和最普遍的愿望。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共振,不断催生出新的安全变量,各种传统安全风险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交错交织,前所未有地给人类提出必须严肃对待的安全挑战。在这样一个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重要时刻,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深刻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重大时代课题,为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推动这一安全倡议从倡议变为行动,从理念变为实践,既面临难得的机会机遇,也面临严峻的风险挑战。

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的重要机遇

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一直在加速分化重组。东西方实力的此消彼长,全球性安全问题的倒逼驱动,中国整体实力的日渐增强,以及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力不从心等,都成为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的重要机遇。

东西方实力此消彼长,世界范围内维护和平、反对霸权的正能量更加强劲。近些年来,随着国际政治格局“东升西降”的大趋势加速演进,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变化,西方传统大国的实力地位相对下降,而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出现群体性崛起,东西之间、南北之间影响力和话语权朝着更加趋于平衡的方向演化。一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深陷矛盾和危机之中,整体实力相对衰落,对全球事务的主导力和影响力开始下降,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越来越力难从心,过去那种由G7等少数国家主宰人类命运的历史将一去不返。另一方面,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出现整体性崛起,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逐渐对美国推行的单极霸权意愿构成制衡,成为当今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以及东盟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并没有按照美国的意愿加入制裁俄罗斯的队伍,反而在国际上谴责战争、呼吁和平,形成强大的反战反霸声势。世界范围内,维护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力量逐渐增长,为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注入更多正能量。

全球性安全问题明显增多,对倡议落地落实形成倒逼驱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资本和生产要素开始全球流动,产品跨国生产与跨区贸易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世界各国经济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更趋紧密,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程度大大加深。在这种背景下,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也更加突出。其一,安全问题更具联动性。在全球化时代,安全问题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扩展,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相互关联、彼此影响,使任何一个安全问题都不再孤立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往往都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根源,如果仅仅将其视作一个孤立的安全问题简单对待,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境地,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其二,安全问题更具跨国性。当今的许多安全问题都已经超越国界,呈现出国际国内联动的特点,风险外溢和风险传导并存叠加。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短板都会导致外部风险大量涌入,形成安全风险洼地;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又会外溢成为区域性甚至全球性安全问题”[1]。世界各国唇齿相依、休戚与共,面对跨国性安全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凭借一己之力独善其身,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动荡中获得所谓的绝对安全。其三,安全问题更具多样性。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孕育兴起,新科技正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前所未有地重塑着世界安全格局。在科技的双刃剑作用和颠覆性作用助推下,全球性安全威胁(如恐怖主义、世纪疫情、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等)开始增多,并对人类社会构成共同威胁。这种全球性安全威胁不同于传统安全威胁,不会因为文化传统、地理位置、社会制度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具有荣损与共的同步性特征,威胁的化解变得更加棘手。

在这种背景下,世界各国安全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亟需抛弃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包容、合作、共赢意识,加强对全球安全事务的协同应对。全球安全倡议直面世界之变,回应时代之需,坚持以联系的、发展的思维和方法看待和应对全球安全问题,牢牢把握全球安全问题的系统性整体性,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共同安全、持久安全,构建起一个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基本安全框架,是对西方强权政治理论的新超越,为应对国际社会安全挑战指明了方向,必将得到世界上更多人民的认同和接纳,这对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形成倒逼驱动。

中国整体实力日渐增强,成为推动倡议落地落实的中坚力量。一个国际倡议能否落地落实,既取决于倡议本身被认同和接纳的程度,也取决于倡议推动者自身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使国家经济总量实现了从相对落后到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对世界经济平均贡献率已经连续多年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历经70多年发展,中国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和经验,主要经济社会人均指标居世界的位次不断前移,中国逐渐摆脱了“人微言轻”的国际地位,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也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而大大增强,为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带来新的机遇。

近年来,中国以负责任大国形象积极参与全球多边合作机制,与他国发展伙伴关系。通过系列主场外交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化解全球安全风险、解决全球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在全球安全问题上发挥的建设性作用愈发明显,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大幅提升。在当前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威胁上升,全球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生动展现了中国倡议的巨大感召力。面对世界之变和时代之问,中国主动顺应世界格局演变趋势,致力于建设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创新国际合作机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倡议,使中国在塑造国际环境、国际秩序方面赢得空前威望。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日益增强,为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提供了坚实的实力基础。

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力不从心,中国方案为人类实现共同安全开辟康庄大道。二战后期,经美国倡导,美英等国主导设计了以联合国为核心架构的国际体系,并逐步建立起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这一治理体系在战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冷战结束后,美国仍继续奉行霸权主义,推行强权政治,严重破坏了国际秩序。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现有西方主导的治理体系面临全面失效风险,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被弱化,安理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被削弱,“地区安全热点此起彼伏,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2],人类社会面临严重的安全治理困境。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和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使得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的利己主义暴露无遗,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弱点与弊病也暴露无遗。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越来越让人失望,越来越与世界人民的期望背道而驰,势必会被一种新的治理体系所替代。

随着东西方力量对比的显著变化,全球治理体系也面临新一轮大调整。一方面,部分西方国家坚持狭隘利己主义思维,奉行新自由主义治理观,置全球治理规则于不顾,片面强调自身利益至上,把多边主义治理机制各国工具化,甚至把自身国家安全寄托于他国动荡之上,以邻为壑,肆意挑起冲突对抗,严重损害了全球安全利益。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随着实力的增长和合作的加强,参与全球治理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声,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比较而言,中国所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完全超越了一已之利和一国之私,从实现全人类持久安全和平的高度和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视角出发,追求树立共同安全思维,追求的“国际安全模式既不是以强权为核心的霸权安全,也不是单纯追求权力平衡的均势安全,而是兼顾自身和他国的共同安全”[3],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普遍需求,为从根本上解决全球治理困境,实现持久安全、和平、发展与繁荣指出一条康庄大道,必将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支持和参与。

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的现实挑战

当今,全球安全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在国际秩序变迁过程中,国际力量结构将继续发生变化,原有的霸权逻辑、强权政治绝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关于新秩序的主张及实践也不可能轻易得到确认和适用”[4]。冷战思维、霸权规范、大国战略竞争、逆全球化思潮、非传统安全问题等,仍然对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构成现实挑战。

冷战思维仍有市场。尽管冷战已结束30多年,但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冷战思维的终结。时至今日,一些美国政客仍然抱着冷战思维不放,在世界上制造假想敌、挑动冲突对抗,给世界安全稳定造成重大威胁。冷战结束后,作为冷战产物的北约不仅没有解散,反而不断东扩,将所谓“集体安全”防线不断东移,最终导致乌克兰危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西方更是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把俄罗斯视为“严重威胁”,透露出浓厚的冷战思维。冷战思维暗藏着地区乃至世界分裂与对抗的风险,是阻碍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的一个重大思想障碍。

西方霸权规范依然盛行。美国主导的霸权主义规范今天依然盛行,成为影响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的最大挑战之一。尽管近年来美国的绝对实力在相对下降,但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区域性事务和全球性事务中发挥着关键主导作用。美国为了维护其霸权地位,时常绕开联合国插手他国内部事务,进行粗暴干预和军事打击活动。同时,英国、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也在极力维护美国霸权地位及现有国家规范,意在借助美国霸权维护本国利益。日本右翼则利用美国意图遏制中国的时机,加紧修改和平宪法,全力武装自己,不仅想走“正常国家”的道路,还伺机从中美竞争中渔利。除此之外,印度等地区性大国也在借助美国实力积极提高自身地位,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全球安全倡议倡导的多边外交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霸权国家的国际规则红利和全球影响力,因此其落地落实也必然会受到霸权国家的抵触和反对。可以预见,全球安全倡议与美国奉行一国独霸世界的斗争,将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斗争焦点。

大国战略竞争愈加激烈。国际安全格局本质上是各国博弈的结果,特别是大国博弈的结果。大国关系决定着国际安全格局的走向。令人担忧的是,近期大国关系出现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剧烈的变化,大国之间战略竞争加剧,关系降至冰点。在美国重回传统大国博弈的老路之后,全球安全局势骤然紧张,大国间地缘政治博弈更加剧烈,局部地区发生代理人战争。在欧洲,美国与俄罗斯、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安全结构性矛盾引发了二战结束以来欧洲腹地最大的地区冲突。在亚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面对中国的迅速发展和自身实力的下降心有不甘,开始集体焦虑。为了阻滞和延缓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美国凭借其自身优势,通过贸易、科技、金融等系统性手段不断施压、甚至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在军事上,全面推行“印太战略”,构建美英日澳核心军事联盟,加强美日、美韩之间军事协作,不遗余力地对我国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给亚太地区安全和全球安全埋下重大隐患。在大国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一些国家被迫卷入其中,世界的风险点、动荡源明显增多。人类社会再次站到重大十字路口,是重回零和博弈的老路,还是走合作共赢的新路,对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构成现实挑战。

逆全球化思潮回潮上升。近代以来,由西方国家主导推动的全球化曾经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红利,客观上也强化了西方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绝对优势。但近些年来,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开始快速向非西方国家倾斜。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进程中强势发力,还是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群体性崛起,抑或是中国在全球疫情困境中率先企稳回升,都表明全球化红利开始向着有利于非西方国家的方向转移。面对全球化红利的减少和美国世界主导地位的下降,美国等西方国家内部的逆全球化思潮不断上升。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逆全球化思潮对国际秩序的破坏性更强。从主体上看,本次逆全球化思潮在西方国家各个阶层中达成了高度共识,既包括在两极分化中绝对利益受损的草根阶层,也包括因国家实力相对衰落造成相对利益受损的精英阶层,还包括因国家全球治理能力降低造成全球化领导权下降的统治阶层。从场域上看,本次逆全球化思潮具有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特征,包括贸易领域的“保护主义”、科技领域的“霸权主义”、思想领域的“反智主义”、以及社会领域的“民粹主义”等,其深度和广度都有明显的升级态势。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使得部分发达国家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履行全球治理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下降,造成因全球公共产品得不到及时供给而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从而给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带来重大挑战。

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严峻。近年来,人类社会过去从未发生或者很少遭遇的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增多。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在非洲、中亚、中东、南亚,恐怖活动都有反弹迹象;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不断上升、干旱、海啸、洪水、山火等自然灾害不时给人类敲响警钟。这些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具全球性、系统性、毁灭性和不确定性。对于传统安全问题,人类社会已经有一系列相对成熟的防范应对机制。但对于更具不确定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我们还缺少成熟有效的应对机制,制度供给总体不足,对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构成现实挑战。

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的实现路径

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活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和实现全球安全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宏观上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微观上着眼解决实际问题,着力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落实。

增进理念认同,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认同是落实的前提。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维护世界和平,首要的是树立新的安全理念。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当今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获得绝对安全,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动荡,必然会传导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持久安全。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稳定,需要各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当前,应加强全球安全倡议的对外传播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向世界人民讲清楚这一安全理念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合理性和未来延续性,促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和接受这一安全倡议。

1.树立共同安全理念。虽然各国具体的安全利益和诉求各不相同,但仍可以通过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实现具有普遍性、平等性和包容性的共同安全。中国一直强调各国应树立合作意识,以合作应对安全挑战,以合作谋求安全稳定,以安全促进和平与发展,努力为世界各国人民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通过各层级领导人对话和多渠道沟通,以及双边和多边安全机制建设,妥善管控分歧,不断推进历史和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不断增强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好感与信任。尽管近期中美大国之间地缘政治竞争和战略博弈加剧,但中国仍一如既往地加强大国间战略沟通,努力增进安全互信,化解大国矛盾。中国一直致力于与美国建立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积极与美方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安全问题进行沟通,呼吁美方摒弃过时的冷战思维,同中方相向而行。坚决反对美方搞“小集团”“小圈子”等逆历史潮流行动。积极打造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通过中欧防务安全政策对话、元首会晤等机制,加强与欧盟的安全沟通,支持欧方加强战略自主,呼吁共同反对“新冷战”,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2.树立综合安全理念。在应对传统领域安全方面,中国一直积极与外方加强交流合作,通过对话消弭隔阂和冲突,大力提高能战止战能力。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国一直积极为遭受疫情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中国开展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迄今已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数额巨大的抗疫物资和疫苗,对外派出多支医疗专家组,毫无保留地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分享疫情防控经验,为消除“免疫鸿沟”、实现世界安宁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3.树立合作安全理念。在热点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谈判协商的大方向,做热点问题的斡旋者和调解人。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坚持自己的主张,秉持客观正义,积极促进和平,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评价。在半岛核问题上,中方始终坚持和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寻求均衡解决方案,解决各方合理关切。中国以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地区安全的一系列行动,让中国成为落实合作安全理念的典范。

4.树立可持续安全理念。对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来说,许多安全问题都源于发展问题,发展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发展是最大的安全。许多发展问题的更好解决需要更有利的安全条件,许多安全问题的可持续治理需要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也就是说,各国只有从全球治理的高度统筹全球发展和安全,才能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才能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壮大推动力量,把发挥发达国家主导作用和发展中国家制衡作用结合起来。从理论上讲,维护全球安全是全球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责任和义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概莫能外。一方面,发达国家应发挥主导作用,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发达国家作为世界体系的主导者、全球安全成果的最大受益者,理应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带头作用。然而,受到内部矛盾加剧、政治稳定性下降、民粹主义上升和政策连续性不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全球安全事务中发挥作用的意愿和能力受到制约。但作为世界体系的主导者,发达国家仍应履行全球义务,在发展上应采取更加负责任的经济政策,避免政策负面效应外溢,避免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冲击。在安全上应为全球安全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追求更多的全球安全绝对收益,而不是自身安全的相对收益。

另一方面,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代表着国际秩序的新发展趋势。这些国家追求更高水平发展和更高水平安全的意愿更加强烈,是平衡全球发展与全球安全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国家在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更好应对各种安全挑战的同时,不断加强团结、深化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和全球安全治理取得新进展,对美西方国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挥了一定的制衡作用。

完善协作机制,发挥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安全方面的核心作用。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催生了联合国这一全球安全架构。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明确宗旨。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在回应人类关切、保障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少数国家搞双重标准、例外主义、曲解国际法等逆向活动,不仅严重挑战了联合国权威,而且使全球安全体系更加脆弱不堪,削弱了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安全方面的核心作用。

全球安全倡议强调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支持联合国发挥作用。中国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始终强调大国应该在维护联合国权威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始终在联合国安全框架内开展合作与竞争,以保证国际安全体系的正常运行。自1972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中国忠实履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职责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和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在各种双边或多边场合,中国广泛团结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维护联合国的权威、践行多边主义的外交斗争,多次呼吁共同反对“新冷战”和阵营对抗,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为增强联合国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中国支持联合国在完善基本体系、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改革。在推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大会政府间谈判,推动共识不断凝聚。中国强调,安理会改革应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代表性,让更多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决策过程。

做实重点工作,推动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安全共同体。推动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面对安全威胁的多样化复杂化,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团结各国人民共同推动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为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持久和平,中国牵头推进发表了《关于防止核战争和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强调加强国际核安全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为人类实现持久和平加了一道“安全阀”;积极开展国际反恐合作,推动《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全面实施,建立和完善国际合作反恐框架机制,提高世界各国合作反恐能力;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倡导尊重彼此网络空间安全利益和重大关切,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中国作为全球安全倡议的倡议者和行动派,重视并尊重各方合理安全关切,积极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在乌克兰危机以及中东、阿富汗、伊朗核、朝鲜半岛核等一系列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坚持劝和促谈,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与有关邻国和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反恐、禁毒、警务执法、边防安全等合作,致力于同各方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共同营造和维护安全的国际环境。

结语

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国际安全领域的集中体现,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为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尽管这一倡议在落地落实中还面临诸多挑战,但推动倡议落地落实的思想共识在不断达成,积极力量在不断凝聚,中国将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携手推动倡议落地落实,为人类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注释

[1]习近平:《坚持合作创新法治共赢 携手开展全球安全治理》,《人民日报》,2017年9月27日,第2版。

[2]刘卿:《全球安全倡议的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东北亚论坛》,2022年第5期。

[3]王德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哲学内涵与时代价值》,2021年9月10日,https://www.fx3hl.com/page/2021/0910/9320355.shtml。

[4]徐步等:《全球安全倡议的重大理论意义与实施路径笔谈》,《国际问题研究》,2022年第4期。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Practical Path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 on the Ground

Zhang Yayong

Abstract: The 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 (GSI) draws a beautiful blueprint for common and lasting human security.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 we are embracing important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the decline of the West and rise of the East, the push of global security issues, the growing strength of China and inadequacy of the existing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 In the meantime, we are also faced with practical challenges such as cold war mentality, hegemonic norms, strategic competition among major powers, anti-globalization trend and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concerns.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itiative and open up a better future for mankind by enhancing the GSI acceptance, strengthening the driving force, improving the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and implementing the key tasks.

Keywords: security initiative, global security risk, security community for mankind

责 编∕李思琪

[责任编辑:李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