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在新征程上谱写科技创新崭新篇章

161191091066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毫无疑问,中国式现代化,一定是创新驱动、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的现代化。

10年来,中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掀起了创新创业的高潮,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革新,造就了一批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新时代青年。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勇做时代弄潮儿,勇立潮头,以强国有我的豪迈气概,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发扬创新精神,培养主体创新意识,激发青年创造活力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今天,高校正致力于将知识转化为对社会有直接推动力的发展要素,而这一活力来自于青年。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新生动力。“创新、创造、创业”是当代青年对想做爱做的事敢试敢为,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的青春搏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也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的自发要求。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时,发明、制作、创造等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在这些活动中体现创新教育的思想,遵循创新教育的原则,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态度的目的。

创新创业教育是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种模式,创新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纵深发展,为适应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兴趣、价值取向等内在需求,要充分挖掘高校资源,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青年打造施展才华的舞台,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好奇心、积极性,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变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发扬创新精神,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积极回应时代呼唤的创新、发展和升华,是高校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具有大爱情操、且动手实践能力强、能够全面发展的青年学生的必由之路。

创新创业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凭借独特的主体性与互动性,它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成为必要和可能。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学会如何与别人合作,学会如何凝心聚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轻松活泼、丰富有效的实践活动中检验自己的创意,在相互鼓励、团结协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应对困难和危机中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正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所在。

在科技创新赛事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高校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优化本科生导师制等机制,探索出科技项目从申报、立项、评审、成果展示到表彰奖励的一套有效教育模式,并逐步规范化。实现培养模式多样化、培养方案个性化、教学内容基础化、学生学习主体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学管理科学化,为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起到辅垫的作用。

发扬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教育环境,争当排头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高校浓厚的学术空气,多学科的交流与融合、不同的学术群体和思维方式的碰撞,以及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都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是大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随着更多的大学生正在或将要参加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从“小众”向“大众”转变,学习之风、研究之风在高校蔚然成风。面向全体学生的科技创新,其大众性和普及性,不仅为每个人提供了参与科技创新、探索性学习的机会,还要求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会应用各种资源,不断发展自己,勇闯前行路上的一个个“娄山关”和“腊子口”。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只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敢闯会创,在赛中学、在赛中悟,扎根基层创新创业,才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谱写科技创新崭新篇章。(作者:陕西科技大学团委讲师 陈诗南,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梁乐)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