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响中国 > 正文

【理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色

理响中国文章配图

作者: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战略号令、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十四亿多中国人的共同期盼与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十四亿多人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一个伟大创造,在世界历史上没有先例。这就需要把握基本国情,深刻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来的基本经验和规律,深入研究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可能面临的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在前进道路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使我国发展具备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40多年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78年,我国GDP不足4000亿元人民币;2000年,我国GDP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2012年,我国GDP突破50万亿元人民币;2020年,我国GDP首度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人均GDP超1万美元。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看,改革开放的中国深刻影响了世界。从2006年起,中国已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选择,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在前进道路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开放,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从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的历史性跨越。概括而言,一是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跨越;二是从短缺经济时代到消费新时代的历史性提升;三是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当前,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仍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入新发展阶段、迈上新征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成熟;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开始形成,并成为支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步入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新阶段。社会结构尤其是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城乡居民平等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开始成为社会发展新趋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制度变革与创新,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科学统筹发展与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争取未来五年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突破;未来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一个重大而基本的判断,是对基本国情的科学把握。

当前,我国正处于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要紧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从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作出的科学判断,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内涵。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怎么样坚持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实行一系列改革开放举措?改革开放的缘由就是对基本国情准确、客观的把握。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和平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发展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有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才能从容应对风险挑战。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推动结构转型。以结构转型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跨越高质量发展的“门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作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并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关节点的大国,要以结构转型应对风险挑战。客观看,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节点。未来10年左右,结构转型仍有较大空间,经济增长仍有较大潜力。

以结构转型为主线深化结构性改革。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着结构性矛盾与结构性失衡的挑战,结构转型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例如,我国的发展已经处在工业化后期,但尚未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与工业化后期的一般标准尚有差距。一方面,作为一个大国,我国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各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另一方面,我国工业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

总的来看,未来10年—15年左右,我国产业结构、科技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能源结构、贸易结构仍有较大的转型升级空间,结构转型仍蕴藏着较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动能;与此同时,结构转型面临着“不进则退”的挑战,国际地缘政治、全球经济格局变化深刻改变我国结构转型的外部环境;内部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构转型进程。抓住机遇,尽快实现结构转型的重大突破,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大任务。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