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能有效促进地域内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教师内驱力、缩小校际师资差距、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效提升教育质量,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有效举措。

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才能形成合力。参加共同体建设的成员学校都是独立的法人单位,要想更好地形成合力,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升育人质量,就必须要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因此,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学生,是成员学校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体要在充分分析、研究成员学校的基础、优势和特色的前提下,确定共同体发展的愿景,确立共同体建设的工作理念,科学制订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项目。同时,要在交流中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融合,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促进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不断提升办学理念,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办学水平。城乡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提升是共同体有效发展的两条主线。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共同发展的基础。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协同联动的共同体运行机制是城乡教育共同体健康发展的基础。第一,要完善共同体组织及其职责。共同体内的指导小组,要由校长任组长亲自抓,各相关处室等进行具体管理与落实,提供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这样才能形成业务上交流、思想上沟通、工作上合作的良好局面,实现资源共享。第二,要重视激励评价。要对参与共同体建设的干部教师进行实时考核、评价,对表现优异的教师进行及时表彰,形成捆绑式的一体化联动考核。第三,要注重总结提升。各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教育网站进行宣传,使共同体建设得到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同。应通过开展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竞赛评优、学生展示等活动,推进共同体建设纵深发展,促进各所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促进各校在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中形成自己的品牌。

优化队伍建设是共同提升的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是共同体得以良好发展的保障。教育共同体要围绕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教学、作业研究三个关键内容形成有效举措,在减负基础上提质增效。第一,要让教师在活动中历练和成长。可以通过干部管理论坛、教师读书论坛、班务工作论坛、班主任综合素质展示、教师分层培养措施、素养提升监测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为学校高水平的育人体系建设做好保障。第二,加强共同体内师资共享、轮岗交流。共同提高是交流轮岗的首要目标。共同体学校要精心谋划,统筹安排,按照“管理好、使用好、培养好”的原则,推进教师岗位交流工作。只有加强沟通和交流,学校、教师、学生才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双向用力为交流轮岗提供制度保障。要确保外出交流教师学到真本事,派出学校要从学科发展、教师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精心选派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并对派出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密切与对方学校联系,随时掌握派出教师的学习、工作情况。要确保来校交流教师使出真本事。接收学校要充分了解每一名交流教师的优势和专长,合理安排交流教师的工作岗位、最大限度发挥个人优势,使其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明显提升是交流轮岗的成效体现。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要做到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教师师资水平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社会满意度提升。

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牢牢把握教育生态重塑的契机,办好人民满意的共同体学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作者:宋连军  北京市密云区穆家峪镇中心小学书记、校长

责任编辑: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