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阳泉探索

阳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积极探索,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网格化、长效化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推进基层有效治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新路径,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爱护和帮助,始终保持与党一条心。阳泉市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把乡村振兴和城市社区建设既作为“初心工程”,又作为“民心工程”,真抓实干,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一件件群众关心的实事之中,把“初心”实实在在地融入“民心”之中,有力地保障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营造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加深了人民群众与党的血肉联系。在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阳泉市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经验与做法,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党建赋能”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向

阳泉市把党建的重点放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选好“领头雁”的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组织书记的模范带头作用,保证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始终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的指导下稳步推进,极大地凝聚了党心民心,共同追求美好生活。

首先,一个社会的稳定、和谐、进步、文明程度,“组织化”水平是重要标志。基层社会治理的“牛鼻子”就是要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社会号召力、群众组织力,夯实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基础,保证基层社会治理的良性运行。

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阳泉市委组织部印发《全市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把“党组织赋能”作为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全面、系统、具体、详细地规定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法、任务、标准、监督等内容,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特别是在农村党组织开展的“五诺”行动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力地把党组织建设与为老百姓办实事结合起来,全面提升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了老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其次,具体到一个村子、一个社区的治理,选好“领头雁”很重要。过去我们常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阳泉市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把选好“领头雁”放在重要位置,把着力打造一批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强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乡村振兴和城市社区治理的基础抓手,在发现、储备、培养、扶持、使用基层治理人才队伍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为全面持续提升阳泉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水平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笔者在实地调研阳泉市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发现,村社一线党组织都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领头雁”,他们的共同特征包括:一是政治意识强、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素质高;二是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吃苦耐劳,真抓实干,敢想敢闯;三是法律意识强、组织能力好、工作水平高。例如,阳泉市固庄村作为全国文明村,是在村党组织书记张三虎等班子成员带领下干出来的,是一个好的“领头雁”凝聚党员干部和群众智慧共同努力的结果;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阳泉市矿区桥头街道段南沟社区,在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任红梅的带领下,在用心用情解决居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的实践中,高质量打造了“鸿雁工作法”,为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供了典型经验和学习样本。

最后,阳泉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具体落实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当中,体现在每个党员和干部的具体工作之中。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党。把老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件办好,是共产党人的共同心愿。”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叮嘱当地负责同志:“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基层社会治理基本处理的都是与老百姓“面对面”的工作,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只有一件一件地把事情做好,让群众满意,党组织的威信和感召力才能深入民心,人民群众才能真心拥护我们。阳泉市固庄村和段南沟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数字赋能”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效能

打造“数字政府”,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阳泉市平定县利用现代高科技工具逐步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统筹协调机制和多元共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是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的一个典型样本。

平定县是山西省唯一入选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也是全国10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城市管理)中唯一一个县级实验特色基地,具有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的标杆作用。平定县“数字赋能”的基本做法,对全国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意义。

首先,平定县按照“社会治理一张网”的总体目标,立足于县域治理的总要求,成立了“平定县智能化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建立起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总枢纽,量身打造了数字化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形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网络化新模式,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创新。

其次,数字赋能首次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全覆盖,从党的建设、资源管理、防灾救灾、综合执法,到为群众服务、平安建设、生态保护、经济运行等,都能及时纳入网络平台管理,为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及时了解民情民意、与群众互联互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科学制定公共政策等提供了基本保证,真正实现了服务精准、管控有力、办事高效的运行机制。

最后,数字赋能工程切实做到了对群众的“贴心微服务”。老百姓的事看起来都是小事,但落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头上就是大事,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要及时倾听老百姓的心声,及时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及时发现社会矛盾和问题并消灭在萌芽状态。平定县的“智能社会治理网络平台”,能够快速回应群众的诉求,有效提升了为群众“贴心微服务”的效率,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力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

“制度赋能”保证基层社会治理良性运行

阳泉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制度化水平高,把在治理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些好的管理办法和服务事项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形成长效化的良性运行机制,既提高了治理效能,又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养成了遵法守纪的良好习惯。通过“制度赋能”,极大地促进了文明社区和文明乡村建设。

例如,段南沟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创新性地形成了“一首两翼三调解,五联七雁十共建”的“鸿雁工作法”,并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内容涵盖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党的领导、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志愿者参与的互联互动体制机制,极大地激活了群众参与热情,形成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全国“文明社区”的榜样。

固庄村作为“乡村振兴”典范,其实现“善治”的成功经验,首先是在订立制度上下功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制度汇编的《固庄村村务管理执行标准汇编》,内容涉及37项制度安排,覆盖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汇编的编后记中,党支部和村委会表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安排好村里百姓的生活,更有责任与义务来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改造群众的世界观,使广大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围绕制度目标去奋斗。”这段话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固庄村党组织通过“制度赋能”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愿景。在实际调研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固庄村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和具有活力的体制机制运行,基本实现了“善治”这一目标:人民群众富裕安康、心情舒畅,社会运行安全有序、文明和谐,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后劲十足。

固庄村和段南沟社区用制度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证明,好的制度组合是改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基本路径。

总之,阳泉市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通过党建赋能、数字赋能、制度赋能的有机联结和共同作用,开创出基层社会治理的全新格局,提升了基层社会的文明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值得学习和借鉴。

【本文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责编:周素丽/美编:石 玉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程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