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基于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的“大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江西师范大学多年来一直秉持红色文化育人的理念,在坚持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的基础上,坚持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大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持续推进基于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的“大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形成了以传承红色基因为鲜明特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

注重资源整合,促进红色教育资源与教学体系相对接。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立足江西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域优势,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依托江西省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平台优势,深入开展红色资源开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推出了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近10年来,江西师范大学共承担了以红色基因传承为主题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各级各类思政课教学改革课题近50项。这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研究红色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学理支撑,构建了“三维”红色主题教学内容新体系,推动红色资源全面融入课堂教学,让红色理论有高度、红色历史有深度、红色实践有温度,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红色基因转化为学生成长基因。

江西师范大学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大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丰硕、实效明显,引起广泛关注。“基于红色基因传承‘一定二化三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人民日报》刊文《谱写立德铸魂的奋进篇章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综述》,宣传推广江西师范大学“红色基因传承”教学方法改革。

推进理念创新,实现教育主题与学生成长需求相融合。江西师范大学坚持顶层设计、系统集成、部门联动,持续推进“大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出台《江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实施要点》《江西师范大学“创优秀思政课堂”活动实施方案》《江西师范大学红色资源进校工作方案》《江西师范大学“大思政课”建设方案(试行)》等系列文件,为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着眼于“大思政课”格局,以思政课为主渠道,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助推价值引导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既发挥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合;开展“家长委员会+”教学改革探索,创建合作、互动、双赢的协同育人新模式,推动家校共育与社会协同相融合;确立“明理、内省、践行”的课程理念,帮助学生启迪心智、内化德、外化行动,让学生由感知、感动、感悟释放为道德行为。“四融合”教学新方法,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规律,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拓宽教学路径,实现思政主课堂与拓展课堂相联动。立足思政课堂,实施“思政+”等教学模式,运用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手段,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把远的拉近、虚的变实,让学生听得懂、能领会、喜欢学;强化实践课堂,构建“课内—校内—校外”立体多层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涵盖研习红色经典、开展红色参观、开展社会调查、践行红色精神等内容的思政课“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改革,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魂。做强心理课堂,立足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应用和转化,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教育的渗透,增强对红色基因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实现思政课堂与心理课堂的深度融合。做大网络课堂,依托学习强国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打造“指尖上的理论阵地”;建设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等主题网站;录制“百年党史江西红”等慕课、微课,拓展教学空间。走进社会课堂,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宣讲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和红土地支教等活动,推动思政课理论实践化、具体化、生动化,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让大学生在社会锻炼中厚植情怀、积累智慧、增长才干。

江西师范大学立足思政主课堂,强化实践课程,做强心理课堂,做大网络课堂,走进社会课堂,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心理课堂、网络课堂、社会课堂“五堂联动”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激活教学资源,拓宽教学路径,增强教学效果,获得广泛好评。

江西师范大学基于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的“大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是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红色文化育人理念,扎实推进“大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有益探索。这一探索,创新了“大思政课”育人模式,形成了“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提升了“大思政课”育人成效。

黄恩华  曹开华/文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