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为什么要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

 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2阿里巴巴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ESG报告),提出“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其中从三个维度、七个方向,展现了对于环境、均衡发展、企业治理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行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ESG意味着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它既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挑战提供了行动框架,也是阿里巴巴走向102年的重要基石。”

一、ESG理念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企业管治(Governance)的简称,主要是指企业如何在经营过程中管理好自身的非财务风险,以达到自身及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和监管机构的指引要求下,环境、社会及管治已成为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议题。

首先,在全球性危机频发的严峻挑战下,ESG理念已经成为一股全球性的潮流。据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风险报告2022》显示,未来10年,全球前十大风险中的前三项均为气候与环境相关风险,分别为:气候行动不利、极端天气、生物多样性破坏。全球气候变化激发人们持续创造与释放在社会、经济和环境中的价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意识。从制度与政策看,近期合并成立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正在研究ESG国际准则,将融合目前繁多的ESG标准和准则,降低披露成本和数据成本。目前国际上对各上市公司均做出了相关要求,并且就ESG信息披露板块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加以规范,在经过长期发展以后,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信息披露和绩效评价体系。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资委成立了社会责任局,职责包括“抓好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工作,指导推动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主动适应、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更好推动可持续发展”。

其次,资本市场对于ESG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绿色金融的蓬勃兴起和ESG投资理念的快速传播,ESG投资近年来呈现了指数型成长。2019年,全球五大市场中泛ESG因素的投资资产总规模达30.7万亿美元,两年内增长34%;2020年二季度,全球对ESG资产的投资同比大幅提升72%,其中,欧洲和美国贡献了主要的资金流入。就我国而言,至2020年,国内ESG基金共103只,规模1329亿元,较2019年增长68%;中国51个投资机构已经加入UNPRI(United Nation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包括中国最主要的投资机构和投资基金;普华永道《第24期全球CEO调研》显示,65%的中国CEO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感到担忧,并有24%中国CEO已将此风险明确纳入其风险管理活动。新冠疫情促使企业重新思考未来三年的长期投资,其中60%中国内地高管提及向可持续发展和ESG计划配置更多资源。

二、ESG创造企业与社会相处新方式

对阿里巴巴而言,如何与超过13亿的消费者以及上千万商家和合作伙伴共同建设一个绿色、可持续的新商业生态,共同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是一个历史性的新课题,也意味着必须要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公司的长期治理。而ESG战略的制定,正是上述愿景的重要承载,它不仅提供了更好应对一系列全球性风险和挑战的行动框架,也越来越成为全球范围内衡量一家好公司的重要标准。因此阿里也正式提出:ESG成为其面向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全球气候变化激发了企业健全长远的经营意识,而制定ESG战略有助于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好地处理经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经济学认为企业从一开始就以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为目标,而盈利只是成功解决问题的结果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巴巴提出的通过ESG倡议——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是对商业本质的回归,ESG关注企业的环境和社会绩效,研究和推广ESG正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措施。ESG对企业环境责任的评估,有助于引导企业落实绿色和创新发展理念,鼓励企业研究、开发和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而更好地处理企业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消费者、客户和公众等各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ESG的关注、期望和要求越来越多,这促使企业将ESG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纳入其战略和运营之中。ESG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估,强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有助于企业贯彻共享和协调发展的理念,更好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助于帮助企业完善现代公司治理,优化公司内部股东、经理层之间的关系,科学制定和实施战略,协调利益相关者,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越来越多的国际评级机构开始对企业ESG管理展开量化评级,通过对企业在公司治理、ESG议题管理、信息披露和行业领导力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评估,识别ESG管理的领先者和落后者。当公司ESG评级发生变化时,则意味着公司未来发生负面事件的频率发生相应改变。

三、积极探索中国特色ESG实施路径

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通过研究中国2021-2025年度的“十四五”规划和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NDC)以及其他战略发展目标,识别出了国内新的政策重点,包括共同富裕、碳中和转型和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可以看出,ESG领域中的多个议题都与国家政策目标高度契合,可以有效地形成共振,这包括实现社会公平、减少贫富差距、经济的低碳转型等。基于我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治理结构、经济发展状况与阶段、文化观念及背景均存在差异,我国引进和推行ESG不可直接照搬欧美等的做法,应尽快形成中国标准、中国内涵和中国方案。据此,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府主导对ESG整体制度框架不断完善

包括信息披露、投资建议和绩效评估在内的ESG体系是一个综合的、相互关联的体系,政府在提高对ESG概念和体系的整体认识、加强框架方面发挥宏观作用。行业组织和监管机构必须严格执行ESG信息披露,基于公开透明的评级机制,鼓励评级机构公布各公司的ESG表现评级,在有效协助和支持公司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树立正确的ESG理念,进一步提高投资者对ESG理念和负责任投资的认识。

(二)龙头企业引领ESG信息披露

目前香港、印度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大部分使用半强制、半自愿的原则,仅对一些存在高风险、高污染的企业,或是已上市公司,要求其对ESG信息进行完整的披露。参考我国3C认证、自我声明与企业标准“领跑者”等制度,我国首先倡导龙头企业进行ESG信息披露,逐渐引导其他中小微企业参与进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将辅助一系列手段,包括政府采购助力、设立“ESG”专项基金、平台企业和网上电商助力营销等,逐步加强我国ESG信息的有效披露。

(三)构建ESG数据库

ESG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性离不开基础数据的支撑。ESG数据处理过程极为复杂,不仅需要大量的物力、人力做支撑,而且需要对数据库实施定期地更新及维护。因此,随着我国不断提升ESG投研能力与内部建设,未来将借助各种科技手段,构建完善的ESG数据库和评级标准以应对一级市场缺乏数据信息的问题。这同时也离不开行业和龙头企业的参与和贡献。

(作者:靳敏 于钟涵,分别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博士)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