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数字经济助力共同富裕的逻辑与路径

作者:余林徽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嘉兴学院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共同富裕的实质是全体人民共享美好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生产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意味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随着人口红利逐步弱化,劳动力成本增加逐渐削弱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然而我国中小企业还没有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占据优势地位,我国短期内需要面对“比较优势真空”的挑战。当前,数据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也被认为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亦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新发展阶段,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要对过去一段时间数字经济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的误区加以纠正,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为促进共同富裕注入新动力。

数字经济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动力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同比增速仍然接近10%。促进共同富裕离不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下推进共同富裕,需要依托数字经济发展所催生的各种新型商业模式,借力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与共享平台效应。

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效应可以极大地创造社会财富。以5G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持续不断的研发与产业化过程中可以培育出新产品新产业,并且在与传统产业、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可以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自主创业、自由职业与灵活就业。尤其在为女性群体、残障人士以及边远地区居民等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方面,数字经济将发挥显著作用,从而能够推动收入差距的缩小,并且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数字经济带动新群体入局,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有望扩大应用领域,从而有助于推动扩大贸易、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以及促进市场竞争。

数字经济的共享平台效应可以集聚多种要素,实现规模效应。数字经济经历了网络经济、信息经济、智能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其技术与商业成果可以从空间、技术、知识等视角发挥作用。数字经济基于数字扩散和网络外部性带来的溢出效应,能够打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在数字平台与商业生态厂商之间、产业链与供应链之间、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在产业链内部,产业链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可以规避传统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不稳定性;而在产业链条上,可以通过扩大产业边界以及增强行业协作,做大经济规模,在知识与技术的不断积累中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通过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具体措施

建立“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系统,发挥平台优势

尽管近年来虚拟经济凭借低成本、高收益获得资本与人才的青睐而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制造业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支撑,是中国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抓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从以“量”为主转变为“质”“量”并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亟需转向以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为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制造业生产率水平。而数字经济的实质是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加速突破信息通信技术与数据生产要素应用领域与范围;产业数字化是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既有产业生产环节相互融合,由此形成产业与技术交互的数字经济系统。在呼吁均衡式增长的共同富裕背景下,该系统的核心应该是建立为国内统一大市场服务的“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前者是整合生产端到消费端要素,集合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信息链的数字化赋能平台,后者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现代化工厂。通过构建中国“智造”生态,实现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市场化应用联动,以及多元主体参与,更高效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向产业智造平台转化,利用平台的集聚效应从整体上降低制造业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为更多中小企业市场准入降低门槛。

我国过去发展的平台经济应用范围更集中于第三产业,并且在第三产业平台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凭借技术先发优势进行垄断的不良趋势。因此,在建设完善以制造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数字经济渗透的领域与规模仍有待提升,未来应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更应该注重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制造业智能制造赋能平台建设,在有序竞争中打造高技术、可包容、可持续的数字经济体系,从而发挥平台优势,解决制造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生产效率不佳、生产状态不稳定、生产基础资料缺乏等痛点。

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缩小数字鸿沟

我国已经具备高水平的网络供给与服务能力,“十三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行政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99%,并且5G网络也开启了规模商用服务,同时“降费提速”效果显著,人民得以享受低价高速的网络服务,这些都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目前我国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不充分,并且在区域分布上呈现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不均衡的状态。更值得关注的是仍然存在部分群体尤其是老龄人口等,由于缺乏数字技术设备使用的知识与经验,难以享受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红利。因此,当下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仍然需要解决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使用不充分的问题,关键在于提高老龄人口、贫困人口等群体的数字化工具使用能力,以缩小“数字鸿沟”。

提升老龄人口社会参与度与生活幸福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重要课题。老年人由于身体条件的退化难以跟上数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考虑到老年人仍然有理财、出行等需求,同时也会受益于新经济发展,如外卖买药、远程诊疗等,应当鼓励相关数字经济公司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便利服务,或者开发新形式的终端设备,支持老年人融入数字经济社会发展浪潮,这将有助于缓和养老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养老压力。

对于乡村地区居民,由于经济条件的相对落后,第一产业的数字化渗透率大幅落后于第二、三产业,数字技术普及度仍有待提高,现代化农业、旅游业等数字经济中的重要内容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当鼓励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下乡,以助力数字技术弱势群体,推动数字技术深入赋能农村经济各个领域与环节。

增强数字核心技术研发能力,鼓励创新创业

数字经济依托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和信息,具有易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流动的特征,因而能够在产业平台赋能下整合较为分散的产业链,或者推进低端制造业由东部向西部转移,并且保证生产端与消费端可以有效匹配。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充分盘活空间上难以移动的土地与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达地区便可以解放生产力,转而投入增强数字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围绕数字产业、智能产业、云端经济等新兴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并利用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激发产业潜在高附加值,创造更丰富更优质的社会财富。

除了东西部协同发展以外,农村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洼地”,是数字经济渗透发展的着力点。虽然我国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但仍然需要有效机制与手段保障脱贫成果长效性,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才能够切实推进共同富裕。很多在一、二线城市验证成功的商业模式,在乡村地区往往难以通过简单复制取得同样成功。在下沉市场中仍然需要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开展产业数字化,依托实际需求开发数字产业,因此要加强农村地区创业创新能力。创业创新的前提是稳就业,在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增加的新岗位亟需相关技术人才与专业人员的支持。尽管数字经济具有超越产业本身的魅力,但仍然有必要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人才回流反哺乡村建设与发展。此外,面对我国“三农”问题的独特性,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三农”人才培养,补全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市与农村之间资源要素的双向流通,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国内大循环,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陈一对本文亦有贡献;本文系嘉兴学院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招标课题(项目编号:ICCPR2021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