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开创新未来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王天民

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深刻理解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重大意义,准确领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要求,全面运用于指导工作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成就。

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重大意义

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在复杂多变国际格局中赢得主动的前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面对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置身事外,每一个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党员干部都应该挺身而出,积极作为,投身于新时代新征程,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当尽责。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且呈现出新的发展变化特点,技术和产业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硬件”,正在进行重大革新和升级换代,对世界各国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参与其中,打造优势团队,占据技术高地,才能以强大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在未来国际竞争和国际格局中占据主动,发挥主导作用,为国家和人民利益提供保障。相反,消极观望,被动卷入,无视新技术与产业革命在国际范围内的重大影响,不但会在技术和经济层面被远远甩在后边,而且会在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层面被挤压和弱化,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就会大大降低,国家和人民利益就会受到压榨和侵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格局和大国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和斗争更加复杂,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强劲凸显,但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甘心失去其优势地位,妄图继续维持旧国际格局和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甚至意欲布设资本主义单极世界和美国一家独大的国际格局。在此背景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唯有保持高度的清醒和自觉,准确研判国际形势和时代发展大势,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对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交往策略作出积极主动调整,才能临危不惧,处变不乱,继续保持本国良好发展势头,推进国际形势向好发展。相反,在快速变化的国际格局和尖锐复杂的地区冲突中,失去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犹豫彷徨甚至盲目跟风站队,必然会弱化本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主体地位,使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同时也不利于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向好发展。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员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引领者、示范者和践行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社会主义中国能否在变局中开新局,在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中勇立潮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秩序调整中赢得主动,关键就在于全体党员干部和各界爱国群众,积极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号召,大力发扬和践行历史主动精神,准确研判国际形势,顺乘新时代发展大势,忠诚担当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凝心聚力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攻坚克难大幅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目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面对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因循守旧、按部就班显然于事无助,唯有充分发扬主动性、创造性,打破发展瓶颈,拓展发展路径,提升发展水平,特别是在技术和管理层面实现系统性升级换代,才能使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不断向更高层次跃迁。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才能提高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总是与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紧密关联,唯有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实现创新,才能在生产、销售、流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赢得主动,才能使社会生活焕发生机活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呈现出巨大优势和强劲活力,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坚持全方位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多层面不断实现新突破、新拓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各种困难,特别是对外国际竞争力不足,对内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存在差距,主要原因也在于一些行业和产业创新不够,尚未占据技术高地、达至领先水平。因此,立足世界经济前沿发展状况,反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利弊得失,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仍然是首要选择。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才能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和社会治理模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历经长期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丰富和发展着的独特道路和模式,它“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和历史独创精神探索出的中国独特的现代化道路和社会治理模式。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和社会治理模式,使中国在过去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善政善治,面向未来,中国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和更加和谐美好的治理效果,也必需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使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和社会治理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增加新元素、新精神,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成就和治理效能。

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劈波斩浪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历经一百八十余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现在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更有条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到了接近完成的最后关头,越是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一方面事业本身接近成功的最后关头,意味着实现大跨越,跃入新境界,需要跨越天堑,削平险滩,困难和挑战自不待言;另一方面,伟大的事业越是接近成功,创业者越是容易产生骄傲松懈、歇息享受的想法。异乎寻常的困难和挑战,易于产生的松懈怠慢态度,主客两种诱因的存在,极易引发重大过失和风险。要从根本上避免重大过失和风险,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大力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未雨绸缪,主动出击,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困难。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才能准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前瞻性、持续性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支配性因素,不是一目了然摆放在那里的现成答案,而是芜杂现象背后的精神实质,不是通行无异的公共操作方法,而是基于慎思明辨、反复尝试形成的个性化实践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要想在基本规律和内在逻辑层面对其有所认识并灵活运用于指导工作实践,必须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贯通性地研究相关历史,特别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系统深入地研究大国崛起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必然要件和可能风险,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方向性、颠覆性错误和重大风险,从而使各项事业持续进步、永续发展。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当前实践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推动社会事业行稳致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奋斗,务必要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唯有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不折不挠地奋斗,凝心聚力地探索,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有效避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风险;唯有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滴水穿石,恒久努力,心无旁骛,专注争取,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使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在接续奋斗中持续推进、如期实现。

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要求

把握契机积极作为切实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把握契机积极作为,既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推动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现实需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升西降,社会主义中国快速崛起的时代大势,党员干部要深入研究世情国情党情,敏锐把握时代契机,立足行业使命和岗位职责,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好谋善为,切实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积极开展国际理论宣传和文化传播,积极深化“四史”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努力提高中国话语国际影响力、号召力和引领力,积极强化人民群众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映生辉,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共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与魅力,赢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获得越来越强固的人民支持。

把握契机积极作为,要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辉煌成就,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抵御敌对势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污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唱衰,消除民众的理论困惑和道路迷茫,用史实与事实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性。要充分利用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国家建设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抵制敌对势力的制度偏见,用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实况,映照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衰败,确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美好。要充分利用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自身建设引领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功伟绩,彰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要充分利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表现出的强大组织力和行动力,展示中国施政方针和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实践活力。总之,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握时代契机,要积极借助于中国全方位的建设成就,深化意识形态教育宣传和文化传播,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优势,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制认同,提高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国际影响力、号召力和引领力,切实维护国家发展进步根本利益。

补短板强弱项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目的是更好地推动中国发展。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当前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发展,重点是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更好更快地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推进和快速发展,我国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已经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显著的制度优势、广阔的市场空间、丰富的人力资源,虽然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技术、管理和区域协调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和弱项,离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主动担当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紧扣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找准抓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对标对点对行业对人员解决问题,切实做到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要系统梳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区分问题属性,明确责任归属,分类解决落实。各行业、各部门、各层面要认真盘点自身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问题的根源和诱因,不捂不盖不遮不掩,问责到人,落实任务到人。对于技术短板、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创新发展”的理念,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积极培养人才,善于使用人才,努力以人才工程解决技术短板和创新不足问题。党员作为各单位各部门职工要积极担当,争做技术标兵和创新楷模,努力为部门技术和创新能力提升作贡献。对于管理不善的问题,领导干部要严格问责、主动担责,不能把责任推给别人。要认真反省自身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制度建设和人员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既要勇于激浊扬清、建章立制,又要能够顶住压力秉公办事,切实做到办事公道、公正无私。部门党员要为改善部门管理身体力行担当尽责,积极建言建策,推动制度体制改革,努力带动群众正风肃纪。对于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党员干部要胸怀全局,提高站位,立足全国一盘棋共同发展,认真思考和参与相对落后或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问题,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安排和委派,踊跃到落后或欠发达地区扎根创业或任职锻炼,为缩小区域差距,推动各地区协调均衡发展作贡献。

统筹兼顾辩证施策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旨在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经过建党百年来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华民族稳步走上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辉道路,中国人民在建党百年之际全面过上了小康幸福生活。时代在发展,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长,中国作为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持续提高人民美好生活,仍然需要攻坚克难完成大量艰巨复杂的工作,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好突出存在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问题,积极应对偶发、突发事件,及时回应和化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人民利益无小事,在保障和解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问题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统筹兼顾,辩证施策,精准发力,持续推进。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要立足整体思维明确民生问题的重点、难点和着力点,夯实基础,强化保障,谋划长远。当前我国区域城乡发展仍然存在差距,不少地区民生基础依然薄弱,个别群体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形还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力戒好大喜功、面子工程,切实把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作为工作重点,把困难群众彻底脱贫致富作为工作着力点,努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务求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效益,优先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务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稳步提升全民美好生活水平。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把强化改进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转化为为党分忧、为民服务、为事业担当的主动性,善于建章立制,勇于担当尽责,敢于较真碰硬,决不拿原则和党性做交易,决不怕为应对突发事件和矛盾担责任,决不在群众利益和急难愁盼的事情上犯糊涂,不怕难,不避险,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