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智库 > 正文

如何把握推进共同富裕着力点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共同富裕具备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我们的信心和底气所在。但还要看到,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完善收入分配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完善收入分配体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收入差距是影响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关键变量。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体系。一是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二是优化政府、企业、居民之间分配格局,支持企业通过提质增效拓展从业人员增收空间,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及其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三是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的实现形式。四是加强公益慈善事业规范管理,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地区、行业的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基本公共服务应该是均等化的。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合收入差距,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一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着力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完善先富带后富的帮扶机制,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二是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区域人均财政支出差异,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完善教育、养老、医疗、住房、兜底救助等方面的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以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一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乡村振兴,激活农村经济主体、要素和市场,增强农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和能力。二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三是加大财政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四是完善针对农村易返贫致贫群体的帮扶措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作者系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谢地   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