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评论 > 正文

人民币是开放发展的桥梁(开放谈)

今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中的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这一变化背后,是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地位的上升,是广大经济主体对人民币自由使用程度的认可,更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

主权货币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象征。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应用场景扩大,意味着其在开放发展的过程中正发挥日益重要的桥梁作用。

一方面,人民币的贸易支付结算功能稳步增强。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企业在跨境贸易中考虑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202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额达7.94万亿元。有关机构调查显示,近八成的企业考虑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超两成的企业考虑在汇率波动时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报价。对企业而言,使用人民币结算有助于简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规避汇率风险,提升业务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人民币的资产计价功能持续深化。近年来,中国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投资金额不断上升。2021年,在全球直接投资持续低迷之际,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额5.8万亿元,同比增长52.2%,创下近5年内最快增速。特别是在全面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放宽境外机构投资者本外币汇出比例限制等金融开放举措之下,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国际需求节节攀升。

人民币作为开放发展的桥梁,有许多深层次的有利条件。

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强大实力与韧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既是“世界工厂”,又是“世界市场”。在供给侧,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需求侧,中国有14亿多人口和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每年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突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人民币跨境结算需求也随之扩大。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12年启动建设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经过多年发展,境内外接入机构数量日益增多,系统的网络覆盖面持续扩大,业务量逐步提升。今年6月上线的CIPS支付透镜服务,更是提升了人民币跨境支付效率和透明度、增强了境外机构参与CIPS系统的吸引力。与此同时,遍布世界各地的27家人民币清算行,覆盖了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连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在提高人民币清算效率、推广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培育离岸人民币市场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中国在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日益增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中的份额和投票权不断提升,同时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G20)在国际金融治理中发挥多边作用。近年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起设立丝路基金、积极参与建设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举动,都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参与度、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跨境支付中人民币结算的迅速发展,无疑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主要驱动力。面向未来,中国在开放发展过程中坚持发挥好人民币的桥梁作用,将进一步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活力。

(作者为南开大学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