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传承“航天精神”点燃“奋斗引擎”

攀登科研高峰,奔赴星辰大海。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这是中国航天厚实的积淀与坚硬的实力,更是每一位航天人超乎凡人的坚持与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心怀“上九天揽月”的航天豪情,大力传承“凝心聚力,精益求精”的钻研品质,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中奋力谱写新征程上的壮丽华章。

要从“历经艰难成伟业”中践行“特别能吃苦”精神。“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可以说,“苦尽”才能“甘来”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句有温度的话语。现实生活中,可能偶尔吃点苦,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要一直吃苦,可能很多人是做不到的,也是最难做到的。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刘纪原回忆说,中国航天事业刚起步时,科研人员吃的是馒头就咸菜,试验一去一天,回来满身是土。执行“神十三”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王亚平则说,对航天事业的热爱让她克服所有的困难,战胜所有的难关,甚至牺牲生命。实践证明,任何一件事、一个人的成功,背后都有着常人所不能看到的艰辛和汗水。在新征程中,有很多困难挑战、更多艰难险阻在等着我们,必然需要做好既要敢吃“短期的苦”,更敢吃“长期的苦”的思想准备,只有保持“爬坡迈坎、攻坚克难”的耐心与勇气,保持“事不避难者进”的信心与决心,用知重负重知苦吃苦的实际行动,才能浇灌出梦想“花朵”,培育出梦想的“硕果”。

要从“逆水行舟用力撑”中践行“特别能战斗”精神。“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在我国航天史上,无数科研人员白手起家、奔波调研、埋头苦干,航天员在训练中五官被挤压变形,呼吸困难也从未要放弃过,成绩的背后是凝聚了航天人的汗水、泪水甚至是鲜血。风雨彩虹,铿锵玫瑰,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困难看似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挺不住”只能无功而返,“挺得住”就是鲜花和掌声。特别能战斗是最好的“读懂”,更是使命的传承。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航天人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在基层岗位上奋勇拼搏,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魄力攻坚克难,用奉献的青春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要从“会当水击三千里”中践行“特别能攻关”精神。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嫦娥”“神舟”“蛟龙”“天宫”“北斗”……中国航天人用实力把“不可能”变成“实景图”,用行动诠释着探索与创新永无止境的航天精神。创新是“蕴匠心”的思维,创新是“出精品”的打破,只有革新工作理念,紧跟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浪潮,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揽“瓷器活”的基层“金刚钻”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攻坚韧劲,传承“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意志,在重大难题中、重大挑战中、重大领域中独辟蹊径,才能做永立时代的“弄潮儿”。

要从“春蚕到死丝方尽”中践行“特别能奉献”精神。天上不会掉馅饼,辉煌成绩是等不来的,只有做到“特别能奉献”才能梦想成真。从“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从“祝融”踏火到“天宫”览胜,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都是在无私奉献中创造出来的崭新辉煌。实践证明,没有奉献、没有流汗,就没有成功,轻飘飘、松垮垮的状态干不成事业,也攀不上高峰。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练就“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无私奉献精神,把“小我”融入“大我”,保持“工作要做千百遍,我待他如初见”的激情,在真刀硬棒中淬炼成为烈火真金,才能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用得起来。(新余市渝水区委政法委  李伟)

[责任编辑: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