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红旗漫卷、层林尽染的红色沃土,这是一首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红色史诗,这是一座镌刻丹青、辉耀日月的红色丰碑......近日,“喜迎二十大——江西红色名村别样红”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瑞金举行,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38家新闻单位组成的采访团深入江西“三线五区”的部分红色名村,追寻红色记忆、记录蓬勃新貌。
江西红色名村为什么这样红?因为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因为赤潮澎湃,滥觞逶迤成瀛海。当我们来到宁冈县的茅坪村,我们会见证“八角楼的灯光”,见证《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在这里酝酿,“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从这里起航。当我们来到井冈山的茨坪村,我们会聆听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公卖处、黄洋界的迫击炮、李尚发珍藏一罐食盐等耳熟能详的红色往事,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信仰的提纯。当我们来到莲花县的高滩村,我们会感受到革命部队“高滩不散摊”的如磐信念,深刻体悟“信则坚定、仰则追寻”的精神伟力。当我们来到渝水区的彭家村,我们会学习“罗坊会议”制定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品读著名的《兴国调查》,深切感受土地革命的路线方针缘何成功、如何科学、为何伟大。江西210个省级红色名村,村村有革命烈士、村村有红军营房、村村有红色故事,它们是构筑起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一砖一瓦”,是镌刻在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一音一符”。
穿越岁月的沧桑,道路在脚下延伸。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把红色名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思想引领的精神气势、乡村振兴的发展胜势,是红色名村“未来向何处去”的一道必答题。要擦亮红色名片,树立大文旅理念,坚持走内涵化、主题化、品牌化、融合化、合作化道路,深挖江西“三线五区”红色资源富矿,推动“四大摇篮”“四处胜地”“一营一人”等标志性名片拢指成拳、串珠成链,以品牌共创提高影响力、以路网共用延长旅游线、以资源共享吸引客流量,打造集“吃、住、行、娱、购、游”于一体的文旅模式。要守护红色根脉,逐步健全完善革命文物名录保护制度,实行分级分类保护,定期开展革命文物普查和专项调查,征集、整理、出版一批具有亲历、亲见、亲闻“三亲”特色的文史资料,及时固化、有效整合红色名村的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红色资源。要创新红色文旅,通过“互联网+红色文化”“5G+VR、AR”等新兴媒介,对红色文化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通过微展览、微课堂、微访谈、微视频、微信号等传播方式,打造数字化红色文旅家园;通过改编戏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方式,用心用力讲好红色故事。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现场是沉浸的实景课。新时代的我们伫立于江西的红色名村,多少顽强不屈的坚守、多少慷慨悲壮的牺牲、多少气贯长虹的壮举......历历在目、萦绕耳畔、涌上心头。每听一个红色故事都是一次初心的叩问,每走一段红军小路都是一次信仰的集结,每学一首红色歌谣都是一次奋斗的冲锋。在这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安源精神、八一精神、老区精神、方志敏精神等穿越历史的时空,昭示我们行程万里、莫忘初心,砥砺我们在新征程上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进而以负重前行、一往无前的韧劲爬坡过坎,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锐气涉险过滩,以背水一战、誓破楼兰的决心攻坚克难,续写鸿篇伟业、铸就时代荣光!(作者:肖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