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时代共产党员党性修养方法探讨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郭铁成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新时代党的建设“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党情、国情、世情变化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自我革命,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党性修养,极大纯洁了党员队伍,增强了党的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深入研究、探讨新时代党性修养方法的指南。

党性内涵及其变化规律

党性就是政党的性质,或政党固有的阶级本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的品性、中国人民最优秀的品质、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品格,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具体地说,中国共产党党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信仰共产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性集中表现为忠诚性、廉洁性和斗争性。

党性既通过党组织的行为表现出来,也通过党员个体的行为表现出来。每个共产党员,都是经过党组织精心教育、培养和严格考察并检验合格后,被批准加入组织的。绝大多数党员是初心纯正的,入党的时候都达到了党员标准,具有共产党员的党性。但是,正如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样,党员的党性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曾经合格的党员在现实社会中有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好,党性更加光辉,如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优秀党员;也有可能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变得不合格,甚至蜕化变质,丧失党性,如党员领导干部中出现的腐败犯罪分子。那么,党性变化的规律是什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历程,我们对党性变化规律有了更明确、更清醒的认识。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两不”规律。

一是“不等于”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就是说,无论是党组织整体,还是每一个党员,即使曾经合格、曾经先进,如果躺在功劳薄上止步不前,或者忘记初心随波逐流,先进性就会丧失。在这方面,苏联共产党、东欧诸国共产党的变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苏共曾是列宁同志亲手缔造的伟大的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在苏联解体前夕,苏联《西伯利亚报》曾以“苏共代表谁”为题在群众中进行调查,结果认为代表党的官僚和干部的竟占85%,认为代表劳动群众的只占7%。这就失去了共产党的先进性了。而我们党坚持自我革命和以人民为中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推进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二是“不自然”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这就是说,党性不会随着职务和资历的增长而自然提高,如果不加强自我修养,随着党龄长、资格老、功劳大、职位高、权力重,甚至党性退化的风险还可能增大。因为资格老、功劳大容易滋生自满自足情绪,思想放松、行为放逸;职位高、权力重,权力、金钱考验的量级和强度倍增,容易忘乎所以,心无敬畏、恣意妄为。在这方面,因腐败落马的多位省部级以上高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不等于”规律和“不自然”规律,决定了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性修养面临的风险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面临着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时代党员的党性修养,也面临着以下几种风险,需要关注。

思想多元化考验党员理想信念坚定性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从被西方封锁的社会发展为多元化的、开放性的社会。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既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也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除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产生了大量新兴的社会阶层。

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意识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在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巩固的同时,社会思想多元化了。各种社会思潮都很活跃,人们思想的独立性、多样性、开放性增强,一些错误和具有迷惑性的观点也在滋生。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微博、微信、视频、音频等新兴媒体使多化元思想在千百万人中即时传播,对人们的思想发生复杂影响。

思想多元化时刻考验着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有的党员精神懈怠、能力不足,经受不住考验,思想灰度增强,甚至不信马列信鬼神;有的转向信仰封建主义,不讲政治纪律和政治伦理,大搞小圈子;有的转向信仰资本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大搞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等等。

商品交换原则侵蚀廉洁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商品交换原则对廉洁性的侵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原则必然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上各种各样诱惑缠绕着党员、干部,‘温水煮青蛙’现象就会产生,一些人不知不觉就被人家请君入瓮了。”

商品交换原则之所以能够侵蚀廉洁性,就在于它具有把权力商品化、资本化的能力。正如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而权力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公共权力成为商品。权力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成为私权并进行交换时,才成为资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权力的行使对资本增值具有强化或弱化效应,有的党员干部乘机把公权据为己有并作为“生产要素”进行交换,从而滋生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借权营生等腐败现象。

“沉默螺旋”消解斗争性

沉默螺旋现象,是德国社会学家纽曼概括的,主要内容是:当一种观点在第一轮传播时,如果受到先发制人的攻击,人们即使赞成这一观点,大部分人也会保持沉默;这导致第二轮传播时,赞成这一观点的声音呈几何级数减少,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赞成这一观点的声音越来越小的螺旋式下降过程,直至声音消失。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实践充分证明,当一些单位腐败现象严重、政治生态恶化的时候,就形成了恶劣的“意见气候”,正义的声音被孤立、排挤甚至打压。在这种恶劣的“小气候”里,不少党员害怕被打击报复,失去担当,不敢问、不敢管,更不敢亮剑,甚至完全丧失斗争精神。此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懒政怠政现象及其舆论和意识形态一旦甚嚣尘上,对担当精神、斗争性也会带来风险。

党员代际更替挑战优良作风传承

古希腊有一个传说——雅典国王忒修斯木船上的木板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板都不是原来的木板,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克问: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这被称为“忒修斯之船”问题。“忒修斯之船”问题本质上是当系统的构成要素全部更新以后,系统的性能存在改变的风险。

建党百年来,我们的党员队伍经历了几次代际更替。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以及根据这些数据计算,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新中国成立后入党的党员9174万名,占党员总数的99.86%;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21年6月5日入党的党员8045.9万名,约占党员总数的85%。也就是说,与1921建党时、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相比,党极大地发展壮大了,党员队伍也几乎完全更新了。当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入党,参加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同志大多都已退休多年;改革开放时期入党并参加工作的“60后”一代,正在陆续退休。不少“70后”“80后”党员走上党政军群重要领导岗位,成为“关键少数”。“60后”退休与“70后”“80后”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是一次重大的代际更替。

“40后”“50后”“60后”具有共同的使命——实现工业化,让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而“70后”“80后”“90后”与前几代相比,他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历史使命发生了重大转换。在小康社会和全球化、数字化时代入党的党员,文化水平高,视野开阔,思想敏锐,具有开拓精神;但他们没有经过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很少经过艰苦卓绝斗争的磨炼,一些年轻干部党性不坚定,“前脚刚踏上仕途,后脚就走入歧途”,其中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随着党员队伍的代际更替,在多元化、开放性的社会如何保持共产党员本色,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是对党性的重大考验,也是党性修养的重大课题,涉及党和国家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因此,党中央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完全必要和非常及时的。

新时代党性修养的主要方法

新时代党性修养与惩治腐败之于全面从严治党,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是党的自我革命机制。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必须掌握党性修养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忠诚性、廉洁性和斗争性的修养方法最为重要。

忠诚性修养方法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诚性的修养方法主要是两个,其一是知行合一,其二是深度共情。

知行合一,就是学懂弄通党的思想理论,并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党员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熟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分析研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新趋势,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首先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落实到当前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行动,转化为活生生的现实。其次是针对问题做,重点是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再次,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做,不停步、不退转。

深度共情,就是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共产主义不仅是历史规律,而且是工人阶级的理论和人民立场,因此共产党员对劳动人民天然充满感情,始终与劳动人民深度共情是忠诚性修养的另一有效途径。

深度共情之所以是坚定信仰的有效途径,取决于理想信念的结构特点。理想信念是一种理性结构,也是一种情感结构,是理性与情感的统一。在革命战争年代,一些受苦人没有文化,几十个字的入党申请书有好几个错别字,但实践证明这些人很多都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一开始不完全是从理论上确立的,更多是从实践上、情感上确立的。正如《国际歌》并不是大部头的理论著作,但它的歌声唤起对“饥寒交迫的奴隶”“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的深度共情,坚定了“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信念。

与劳动人民深度共情,首先是保持劳动人民本色,永远作为人民的一员,与人民在一起同甘共苦。其次是把人民幸福置于优先位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再次是完善人民的诉求表达机制和受理通道,领导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廉洁性修养方法

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廉洁性是党性的基础性内容。廉洁性修养也有两个方法,其一是以戒为师,其二是见贤思齐。

以戒为师,就是心中有戒,以党的规矩为规范和准则,筑牢共产党人的行为底线。党的规矩,主要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以及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以戒为师,筑牢底线,有四个重点,这就是做人、处事、用权、交友。

在做人上守住底线,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

在处事上守住底线,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锐意进取的激情,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业绩,造福一方群众。

在用权上守住底线,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始终把握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时刻警惕权力的滥用,依法依纪用权,民主监督用权。

在交友上守住底线,就是不能因迁就人情而放弃原则。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党员干部都有亲戚、朋友、熟人、同事、上级、下属等,推进工作、解决问题时时都会面对原则和人情的选择。原则跟人情能够统一当然最好,但二者不能统一时我们要毫不犹豫坚持原则,决不能迁就人情。

见贤思齐,就是坚持“看齐意识”,对标先进标准,改正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见贤思齐,首先是向党中央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就是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其次,是向先进榜样看齐。将历史楷模、时代楷模、先锋模范作为参照系,按先进标准去做。再有,就是向同志的优点和长处看齐。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生活上、待遇上向低标准的同志看齐,政治上、工作上向高标准的同志看齐;对于别人做得好的方面,就要从思想上和行为上立即跟进。

斗争性修养方法

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斗争性是党性不可缺少的内容。斗争性就是讲原则、负责任、肯担当,敢于向不良现象、腐败现象和错误倾向、错误行为作斗争。斗争性的修养方法,主要也有两种:其一是磨砺自强,其二是正道直行。

磨砺自强,就是到大风大浪中锻炼意志品质,形成强大的抗打击能力和韧性斗争能力。这是共产党员加强斗争性修养的基础内容。要斗争就会有牺牲,如果意志品质脆弱,不仅无法战胜歪风邪气和腐恶势力,而且必定会被打垮。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厚重强健的品格只能通过艰苦历练形成,重点是历练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得到荣誉还是受到委屈,都从容处之,稳如泰山;无论经受多少曲折、坎坷,仍然不屈不挠,勇猛精进;无论经受多少打击、苦难, 精神上永远积极乐观,豪迈奔放。只有多吃苦、多摔打、多磨炼,才能够愈挫愈勇,获得强大的承受力、自制力和持续力。

正道直行,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不因个人好恶和利益得失而改变方向。所谓大是大非,就是涉及国家安全、利益和荣誉,涉及集体利益、公共利益、社会利益,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切身利益的事。在这些大事上,必须无条件维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得罪任何人,不计较个人的任何得失。

正道直行的难点,是不徇私情、不讲私利,特别是要反机会主义和好人主义。机会主义者有利可图时能按原则办事,捞不到好处时就放弃原则。还有的人私心重,凡事都打自己的小算盘,为使个人利益最大化而采取好人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在,一些干部错误理解‘和为贵’,一味讲‘宽容’、讲‘和气’,当老好人,对政治原则问题含含糊糊,对大是大非问题做‘开明绅士’,对不良现象听之任之,还有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说话办事看来头、看风向,随波漂,随风倒,这同党性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必须坚决纠正。”正道直行并不是不近人情、不讲风格。大事要讲原则,这是丝毫不能含糊的。但小事则要讲同志情谊,要发扬风格,不能斤斤计较。这里所谓小事,是指个人之间的事。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能谦让就谦让,能吃亏就吃亏,能帮助就帮助,能奉献就奉献。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是最好的榜样,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乡亲和朋友,过了几十年他都不忘答谢,经常自掏腰包接济;但从不动用公权和个人威望给予特殊照顾。毛泽东同志因此永远赢得人民的无限爱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只要我们坚持从严治党和自我革命,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就必将在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