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调查报告: 当前年轻干部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2022)

重要发现:

· 调查结果显示,“为民服务”(69.11%)、“敢于担当”(68.22%)、“勤政务实”(65.50%)是当前阶段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观最鲜明的底色。

· 调查结果显示,超七成(73.60%)受访者认为,当前阶段党政领导干部最应该在“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工作上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 调查结果显示,激励党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应更关注“不愿为”(68.50%)和“不想为”(61.51%)的问题。

政绩观是党政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直接反映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价值取向。领导干部能否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关乎事业发展方向与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多次强调,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围绕创造什么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如何衡量政绩、如何激励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明确提出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期待与要求。迈入新阶段新征程,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要带头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为了解当前阶段党政领导干部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整体情况与潜在问题,人民智库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3584份,其中干部样本1803份。在干部样本中,48.59%的受访者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28.95%的受访者就职于党政机关,30.23%就职于事业单位,40.82%就职于国有企业;职务层次上,37.22%为科员及以下,25.9%为乡科级,27.90%为县处级,8.98%为厅局级;工作年限上,55.85%为10年以下,39.49%为10—20年,4.66%为20年以上;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受访者比例约为3:4:2:1。

“为民服务”“敢于担当”“勤政务实”是当前阶段年轻干部政绩观最鲜明的底色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根本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的实际感受、切身需求、长远利益是党政领导干部业绩实不实、好不好的重要评判标准。

当被问及“您认为党政领导干部应该树立并坚持怎样的政绩观”时,69.11%的受访者选择了“为民服务”,68.22%的受访者选择了“敢于担当”,65.50%的受访者选择了“勤政务实”。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有超六成的受访者选择了“信念坚定”(64.73%)、“个人干净”(63.89%)、“清正廉洁”(63.78%)和“对党忠诚”(61.34%),超五成受访者选择了“实事求是”(59.46%)和“坚持原则”(56.63%),反映出党政领导干部普遍具有守住守牢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亲情关的自重自省。(见图1)

5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当前阶段党政领导干部已大部分具有上述政绩观(认同度8.29分,满分10分)。从分数的区间分布来看,91.35%的受访者评价高于6分(含),71.27%的受访者评价高于8分(含)。从不同受访者群体的选择情况来看,政治面貌为党员(8.63分)、就职于党政机关(8.42分)、职务层级为科员及以下(8.65分)、工作地点在直辖市(8.82分)或省会城市(8.30分)的受访者评价结果高于同类型其他受访者。

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当前阶段党政领导干部最应该在“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方面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能否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不但关乎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改革发展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在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慕虚荣、图虚名、务虚功,作秀、取宠、讨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无益于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只有统筹好“当务之急”和“长期任务”,既做好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好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立长远的好事,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才能善作善成,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当被问及“分析当前阶段形势与任务,您认为党政领导干部最需要在哪些方面树立并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时:73.60%的受访者选择了“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68.89%的受访者选择了“促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对领导干部的“三农”工作本领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68.66%的受访者选择了“抓创新,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党政干部要发挥好政府在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中的统筹作用,促进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对接,把科技创新落实到产业发展上;67.78%的受访者选择了“惠民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因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成为党政干部谋发展的根本目的;67.39%的受访者选择了“优治理,完善城乡基层治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政干部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63.56%的受访者选择了“促发展,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党政干部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扛重活、打硬仗,特别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等方面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58.90%的受访者选择了“强党建,‘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党政干部就丧失了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行动基础;58.29%的受访者选择了“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是显绩,保护是潜绩,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应该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此外还有41.15%的受访者选择了“保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概而言之,促进实现“十四五”时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需要引导各级党政干部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进一步提高党政干部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政治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调查结果显示,与“不敢为”和“不能为”相比,激励党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应更关注“不愿为”和“不想为”的问题

党政领导干部“乱作为”“假作为”“不担当”“不作为”是党治国理政需着力解决的现实矛盾问题。其中,“乱作为”“假作为”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任性用权,反映了一段时间里部分党政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拒腐防变底线失守,“只讲功利不讲理想、只讲私欲不讲信仰”的现象;“不担当”“不作为”是懒政怠政、浪费资源,反映了干部队伍中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积极性和精气神不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干部“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履职用权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更强,习惯了在“严”的环境下工作生活。与之相对,有些干部却出现了“廉而不为”“为官不为”“少干活、少担责、少犯错”“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动辄将矛盾问题转移上交的担当意识弱化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与“不敢为”和“不能为”相比,激励党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应更注意“庸官”“懒官”,关注和解决“不愿为”“不想为”的问题。当受访者被问及“激励党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您认为最应该关注哪个层面的问题”时:68.50%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愿为’,优秀‘轮流转’奖励‘排排坐’”;61.51%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想为’,心态作风‘慵懒散慢虚浮粗’”;54.46%的受访者选择了“‘不会为’,才疏学浅、素质平庸、能力欠缺”;27.79%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敢为’,缺少‘试错容错纠错’”空间。

党政干部是否“不愿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监督管理、激励关爱机制是否具有促进“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导向问题。

用好干部考核评价“度量衡”和“指挥棒”,促进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激励党政干部担当作为

政绩考核是衡量党政领导干部施政绩效的重要尺度,考核结果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2020年11月,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的通知》,督促激励领导干部从政治高度深刻理解政绩内涵,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牢记初心使命,把握发展规律,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扛重活、打硬仗,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从综合问卷调查数据结果来看,用好干部考核评价“度量衡”和“指挥棒”,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准确依据,进而激励干部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积极干事创业,展现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首先,要明确正确政绩观的内涵和标准。党政干部创造政绩、考核政绩应统筹处理好潜绩和显绩、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综合运用好考人和考事、定量和定性、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内部考核和群众监督、单项考核和综合评价、材料考核和实地核查等方式方法,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把抓好党建、为民造福、降耗减排等方面都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其次,应完善奖惩结合的政绩考核机制。正确对待干部在改革创新工作中的失误错误,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适合创新创业、干事担当的良好生态。结合前述调查结果中干部“不愿为”“不想为”的问题,在落实完善政绩考核机制时,一方面要用好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各级权责范围,为真正敢担责、敢创新的干部卸下包袱,破解“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困局;另一方面要防止吃政绩“大锅饭”,避免干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让有作为、有成绩、有贡献的干部获得应有的物质奖励、荣誉奖励、提拔晋升机会。最后,要进行因岗因人分类施策精准考核。数据结果显示,干部“不愿为”“不想为”的问题因干部个人就职单位、工作年限、职务层级等因素的差异而程度不同,因此干部绩效考核要根据不同区域特点、不同部门职能、不同岗位职责,结合发展重点、任务分工,精准设置考核重点,进行分级分类考核,如实反映干部本人分工负责的相关任务的推进完成情况。

6

责编:蔡圣楠 / 美编:王嘉骐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