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奥密克戎传播背景下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建议

摘 要:当前,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广泛传播,我国疫情防控面临复杂严峻形势。本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针对我国疫情防控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八条工作建议:保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抗疫战略定力;充分认识奥密克戎毒株的特点及精准防控难度;探索适合阻断奥密克戎毒株传播的新版精准防控体系;通过及时精准核酸和抗原检测强化“尽早发现机制”;通过优质疫苗充分接种强化“人体免疫屏障”;加强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强大的“社区防线”;防止抗疫过度挤兑医疗资源造成次生灾害;开展抗疫成本统计核算,努力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防控效果。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奥密克戎 动态清零 精准防控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广泛传播,使国际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处于极为复杂态势,一些国家仍在大流行,一些国家已经完全取消抗疫举措。我国20多个城市出现疫情,尤其上海疫情严重,连续多日每天新增本土感染者达2万多名,并外溢到多省多市。

3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进一步动员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什么是“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最小代价”包含动用最少的资金成本、人力投入、物资损耗、医疗资源消耗,带来最小的经济影响、社会扰动、心理困惑、负面舆情等;“最大效果”包含保护最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国际合作等。如何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本文结合新冠病毒变异特点和近期全国各地疫情防控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若干工作建议。

保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抗疫战略定力

“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是我国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抗疫以来能够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价值取向和宝贵经验。所谓“清零”就是通过必要举措,在一定时期内将一定区域的新冠病毒感染者转移出去进行隔离,清除一定空间里的病毒及其携带者,切断病毒继续传播的来源和途径,防止新的病例发生,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由于国外疫情不断输入,国内疫情在一些城市不断出现,每当疫情泛起,各地有关部门便通过及时核酸检测、动态流调、隔离封控等系列举措,将所在地区的病毒病患再次清零,所以称为“动态清零”。可以说,正是我国一直坚持“动态清零”的工作目标和价值取向,保证了我国疫情总体稳定,为经济复苏、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创造了安全、健康的环境,保证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近来,不仅国际上一些人攻击我们的“动态清零”政策,国内也有一些人对是否应当继续“动态清零”产生了怀疑。有人认为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天然疫苗”,对于大多数病患者危害没有那么严重,而且由于其实在难以防控,如要硬性防控则需要为之而付出巨大代价。

为什么我们主张继续保持抗疫战略定力,对奥密克戎传播继续实施动态清零?这也是通过对该病毒特点及其可能危害的科学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第一,奥密克戎由于具有高隐秘性,传播力极强,传播速度极快,造成的病患基数也会很大,尽管重症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但造成的重症数和死亡人数仍然很大,加上我国人口众多,如果任其蔓延,后果不堪设想;第二,奥密克戎感染者如果与某些基础病相遇,对患者尤其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伤害极大,香港的重症和死亡病例中高龄人群和基础病人群占了相当比例;第三,奥密克戎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变种,据报道,4月14日香港从一位由南非经埃塞俄比亚和泰国到港的确诊病例中发现了奥密克戎BA.5变异株。

因此可见,奥密克戎既不是“天然疫苗”,也不是“大号流感”,更不是新冠病毒进化的终点,其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仍不容小觑。

充分认识奥密克戎毒株的特点及精准防控难度

“精准防控”是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成功举措和重要经验。自武汉抗疫阻击战开始,我国各地在精准防控方面做了开拓性尝试,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中上海可以说是精准防控的典型,一直为人所称道。但今年3月以来,上海疫情泛起,且迅速蔓延到全市,并外溢到全国多省多市,最后不得不封城。这应该怎么解释?是否意味着精准防控体系的无效呢?笔者认为,这要从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与此前新冠肺炎患者的巨大变化方面寻求解释。

首先,要特别注意到新冠病毒感染者与新冠肺炎患者之间的差异。新冠病毒感染者是通过核酸或者抗原检测呈阳性者,而新冠肺炎确诊者则不仅是核酸或者抗原检测成阳性,还有新冠肺炎病症,如发热、咳嗽或干咳、咽痛等临床症状,以及血液或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才被判定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其次,要注意到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与之前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有不同的表现。过去的新冠病毒尤其德尔塔变异毒株一旦感染,病员病情迅疾发作,症状非常明显和突出,容易自觉和被查,加之重症率和死亡率高,也要求并易于开展严格封控。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特点是传播性强,隐秘性强,病情发作慢,症状比较轻,不少人被病毒感染了在较长时间里没有明显症状,自己不知道,也难以对其进行监控,带着病毒到处流动,造成较为广泛的社区传播后才在各种筛查中被发现,这就危害极大,难查难追难防难控。

再次,要特别警惕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带来的巨量无症状感染者难题。从上海情况来看,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的比例大约在10:1到5:1之间。这些无症状感染者因为没有明显症状,原则上不需要特别治疗,其未来病情的前景一时并不明朗,有的会自愈,有的会转为确诊病人,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具有极为强烈的传染性。如果不对其加以严格封控,有可能造成更大的传播,带来极大危害。而由于其数量巨大,要对其进行全部隔离或封控,需要耗费巨大的社会资源,付出巨大经济社会代价,使抗疫决策处于两难甚至多难处境。

探索适合阻断奥密克戎毒株传播的新版精准防控体系

自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于2022年首次传入中国以来,我国原来行之有效的疫情精准防控体系受到严峻挑战。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疫情在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不断出现,此起彼伏,在天津、西安、长春、呼和浩特、深圳、上海和香港地区等,都突破了我们原来行之有效的疫情防控体系,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全局性疫情,带来巨大的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损失。这就提示我们,原有的精准防控体系可能已经不适应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防控,需要探索适合阻断奥密克戎毒株传播的新版精准防控体系。

为了说明问题,这里我们重点分析上海本次疫情防控失守的情况。两年多来,上海一直被称为中国抗疫的“优等生”,在精准防控方面尤为突出,通过原有的精准防控体系多次及时发现新冠病毒尤其德尔塔毒株,通过精准流调和小范围封控等及时加以隔离防治,划小防控范围,减少社会扰动,疫情控制有效。而2022年3月以来,奥密克戎毒株由境外输入上海,由于其隐秘性强,加之上海人口密度太大,人员流动性也极高,不觉中已经造成全市范围广泛传播蔓延。这时全面隔离防控和“动态清零”已经错失最佳时机,疫情排除非常困难,且各种成本极大。

这里最有典型和可比意义的两个城市是上海和深圳。上海于3月13日在接待入境隔离人员的华亭宾馆发现输入性疫情,3月16日达到66例,由于未能及时采取严格封控政策,在不同封控政策之间徘徊,错失封控良机,导致疫情大范围社区传播,每天的确诊病例急速增加,在3月24日已经达到单日1609例,不得不决定从3月28日到4月5日期间先后分别封控浦东和浦西。然而“分区封控”未能奏效,最终2500多万人的超大城市不得不全域静态管理,经济发展停摆,社会出现一定程度混乱,市民生活受到较大扰动。到4月16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238例,无症状感染者21582例,疫情尚未达到拐点。而深圳在3月16日也是出现本土病例66例,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马上开展全民核酸检测,封城一周左右,在3月24日降为3例,全市社会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何为有利于阻断奥密克戎毒株传播的精准防控体系?这里从以下多方面加以探讨:

第一,要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这个根本原则,全面构建科学严密精细无缝衔接的多级防控体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我们处置国际国内疫情联动的重要指导原则。在国内疫情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关键在于建立严密精细无缝衔接的多级防控体系,科学有效防止病毒外部输入。这个多级防控体系的第一级是国内与国际的所有疫情衔接风险点,切实防止新冠病毒通过人流物流交通流等各种途径由境外输入;第二级是国内的疫情风险点(如医院、隔离点、国际驿站等),防止通过各种途径向其他地区和人员的传播;第三是疫情暴发点,要特别注意防止疫情向他地区外溢;第四,高度警惕国际国内复杂背景下的各种有意投毒散毒播毒。

第二,要坚持“以快制快”。快是战胜新冠病毒之秘诀。奥密克戎的最大特点是隐秘性强并快速传播,为此必须对其保持高度警惕,努力争取“以快制快”。要全力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原则”,通过高效有序的“核酸+抗原”检测,科学精准的流调溯源,更快更准地发现潜在感染者。

第三,要坚持“精准施治”。准确发现病源病例,科学精准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准确封控,差异化施治,要根据病毒变异和防控需要及时科学修订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等,确保精准施治。

第四,要坚持“严格管理”。严格实施分级分类分时段分层次防控管理,以防控的严格“确定性”应对疫情传播的“不确定性”。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看,情况不明时可以考虑先严先扩、把网兜住,严管守牢“点”、排查穷尽“线”、一体化防控“面”,尽快把疫情控制解决在最小范围,在详尽流调、情况明朗后再及时调整和收缩。

第五,要坚持“重在实效”。要反对和警惕各种形式主义,各项制度举措落在实处,该做的一定全面做到,但也不搞一刀切,不搞层层加码,既做到精准防控,又尽量减少消耗和代价。

通过以上举措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尽早让社会生产生活回到正轨,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通过及时精准核酸和抗原检测强化疫情“尽早发现机制”

对于新冠病毒的公众性和普遍性检测,过去主要是通过测温来实施的。这对于此前的新冠病毒尤其德尔塔毒株是有效的。由于奥密克戎毒株的隐秘性和传染性,对于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而言,测温已经不再那么有效,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已经成为及时发现新冠病毒最基本也最可靠的手段。

第一,依疫情风险程度设置核酸检测广度和密度。对于疫情已经广泛传播的地区,要实施比较密集和持续的核酸和抗原检测,以便第一时间将感染人群筛查出来并及时加以隔离。对于那些近期存在较大奥密克戎毒株传播风险的城市和地区可以对城市中的主要公共区域和重要单位实施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要求,以便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那些疫情总体稳定的地区和单位可以考虑每周对重点地段、岗位和人群进行核酸或抗原筛查。

第二,加强研究和开发更加精准有效快捷的核酸检测。对国内目前使用的核酸和抗原检测设备、制剂等开展质量检测,提升精准率,减少耗时率,提升便捷性,确保安全性,增加优质可选项,优胜劣汰,提高质量。加强即时性核酸检测设施和制剂研发。

第三,要努力降低核酸检测的单位成本,根据不同需要设置核酸检测规模,降低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成本;为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可以考虑提高国有企业在抗疫战略物资生产和运用中的比例。

通过优质疫苗充分接种强化“人体免疫屏障”

从世界范围内看,疫苗接种已经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重要屏障。截至2022年4月16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1333.8万剂次。接种疫苗效能如何?根据香港卫生署公布的从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4月13日新冠病毒死亡案例的统计数据,在第五波香港疫情,死亡病例数达到了8735,其中92%的死亡病例都有长期病患(基础疾病),96%以上的死亡病例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73%的死亡病例完全没有接种疫苗,接种了三针疫苗的死亡病例只占1%。4月17日上海通报现有重症病例16例,其中最小一例是33岁,其他均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些老年重症病例,都患有比较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肺栓塞、慢阻肺等。这16例当中只有一例是全程接种疫苗。这些统计数据突出表明了疫苗接种对于包括奥密克戎毒株在内的新冠病患所具有的非常积极意义。

第一,要对我国疫苗接种有效性开展全面追踪研究。全面深入对比研究我国疫苗的可靠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度、有效度、安全度等,对其做出全面的定性定量定时研究,对其效能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开展我国疫苗接种方面的“补短板”工程。全面深入研究我国疫苗接种群体的地区、年龄、性别、知识水平、身体条件等存在的差异,采取得力举措提高特殊人群的疫苗接种比例,尤其是提高在患有基础病的老年易感人群中的疫苗接种比例。

第三,借鉴国际新冠疫苗先进成果,提升我国疫苗水平。对比研究我国灭活疫苗与国际疫苗的功能差异,如有必要及时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研制功能更加强大和持久的疫苗,必要时可以考虑引进国际先进疫苗用于我国重点岗位重点人群防疫,为应对正在走向“带疫开放”的国际社会做好必要准备。

加强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强大的“社区防线”

要高度重视社区治理对于奥密克戎疫情防控的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有两条基本战线,一条是病员救治,主要靠医务人员;另一条是社区防控,靠的是社区工作人员。这两条战线在抗疫中被称为“两个第一线”。疫情一旦暴发,这两条线会同时紧急启动并高速运转,病员救治依靠的是足够强大可靠高效的医疗资源,社区防控则直接依托于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

尤其是在封城情况下,社区既承载所在区域的疫情封控职责,也承载社区居民的生活保障职责,原来通过市民在正常社会体系中自主完成的生产、生活、教育、医疗、休闲、交通、公共服务等都要由社区来完成,意味着全社会的生活保障由市场体系转化为社会体系,标志着社会运行体系进入某种特殊的战时状态,对于社区建设以至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严峻考验。

迄今为止,不少城市一旦封城,都会经历其前的城市在封城期间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如疫情防控乏力、社会秩序混乱、物资保障匮乏、边缘人群困境、思想舆论混乱等。这就表明,一些城市在特殊时期的抗疫和治理经验难以直接复制,各个城市都不得不通过各自的实战考验,才能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有效抗疫和社区治理之路。

从已有城市的抗疫经验看,有一些重要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第一,有一个能够及时科学决策和具有强大组织能力的领导班子。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均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牵头的抗疫领导小组和抗疫指挥部,其根本职责是掌控形势、科学决策、全局谋划、资源调配、组织实施、监督检查。要更好发挥其作用,既需智慧,也需勇气,要科学赋权,敢于担责,主动作为,更好展示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

其二,建立切实可行的联防联控机制。通过即时性联防联控机制,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内在协调和统筹起来,统筹各种重要资源并科学合理分配,尤其是确保用于病员救治和社区防控的必要资源,如物资保障、物流保障、分配保障、公共服务保障,确保人民生产生活安全有序,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其三,建立网格化的社区治理体系。将国家治理的工作重心下移并托底置放到城乡社区,加强基层治理,是我国抗疫的重要经验。在特殊时期,应及时实施无遗漏全覆盖的网格化片区管理,将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的相当部分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直接参与、指导所在社区抗疫工作,同时也开展基层社区治理调研,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

其四,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和队伍建设。各地应当从推进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现代化高度,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在2020年初的疫情防控中,武汉市2.1万名社区工作者发扬战斗精神,稳民心、解急难、抓防控,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为基层社会治理鼓干劲、添动力,武汉市于2020年4月及时出台了《武汉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在社区队伍中设置正职、副职、委员、干事4岗18级等级序列,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晋升机制,并将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者人均报酬增长了79.4%。后续武汉市委和湖北省委先后出台了加强城乡社区基层治理的多个文件,进一步明确社区职责,强调对风险的事前防范,突出源头治理和早期控制,值得学习和借鉴。

加强优秀医院的“一院双责”功能,防止抗疫过度挤兑医疗资源造成次生灾害

重视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构建“平战结合”“一院双责”的医疗卫生体系,防止疫情防控过度挤兑医疗资源,造成次生灾害。

疫情暴发,首当其冲的是医疗卫生系统。所有医疗资源集中到疫情防控和救治新冠病人,势必带来医疗资源的严重挤兑,甚至导致各种非新冠的重症病人无法就医,造成某种意义的疫情悲剧。这种情况在过去的封城情况下都曾经出现过,这次的上海疫情中表现尤为突出。非新冠的急症重症病人无法获得及时治疗,或者由于没有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而被医院拒收,造成多起悲剧;一些个案在网络传播发酵,引发负面舆情。上海拥有全国大城市最丰厚的医疗卫生资源,仍然出现这种情况,值得警示。

第一,正确理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从思想认识角度看,在抗疫工作中要保持“一盘棋”的战略思维,要特别警惕和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防止疫情防控极端化、简单化、片面化、粗暴化。要确立一个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所有人的生命至上,不仅要防控新冠病毒、保护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要保护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在上海这样一个具有巨量老龄化人口的超大城市显得更为重要。

第二,合理分配和使用优质医疗资源。在集中优质医疗资源用于新冠确诊病例救治的同时,要保持适当数量和规格的医院继续用于接待各种类型的急诊患者、老年患者和重症患者。所有城市都应当建立健全医药卫生应急分工管理体系,提前就本地区所有医疗资源做出功能性规范,根据疫情发展情况逐步动用不同范围、类型和比例的医疗资源,确保医疗战略资源的科学合理使用。

第三,重视对于疫情中各类患者的分类施治。对于新冠确诊病例也要做好常规性疾病的救治,对于其他各类病人尤其急难重症也要有足够治疗通道,防止因为核酸检测等耽误患者治疗时机。所有城市尤其超大城市都应当保留或者建设一些“加强型”医院,使之能够“一院双责”,具备条件同时治疗带有传染性的新冠患者和其他常规疾病患者。要加强医疗卫生资源的战略统筹,防止出现重要医疗资源过度挤兑。

强化代价意识,开展抗疫成本统计核算,努力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首先,开展抗疫成本核算,切实落实“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的抗疫要求。在2020年抗疫初期病毒情况不明朗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不惜代价、不计成本,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过两年多抗疫实践,我们已经形成了精准防控体系和病员救治体系,尤其应当强化代价意识,开展对于各地各单位抗疫的成本统计和代价核算,防止因为抗疫费用国家全包而随意滥用,甚至出现利益输送和腐败现象。要建立抗疫支出特别台账,切实降低抗疫的成本耗费和经济社会发展代价。

其次,开列过度抗疫负面清单。应当特别明确,“动态清零”不是“零感染”,在如此严峻的国际和国内疫情环境中,各级各方面不应因为出现个别传播和局部感染而惊慌失措,失去战略定力,回到大封大控和“一刀切”,走向过度抗疫。我们既要科学有效防疫抗疫,确保必要抗疫经费和政策保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要重视防控过度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及时开列过度抗疫负面清单,给各地明确指导。

再次,切实落实精准、高效和低耗的防控要求。精准划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在出现问题时精准封控,在动态清零后及时调整及时解封;要精准检测,根据时空伴随范围开展差异化核酸和抗原检测,防止动辄要求全民核酸检测和不必要的高密次核酸检测;要适时隔离,对于不同类型涉疫人员以不同方式进行不同时段的隔离;要精准施治,合理用药,根据病情采取不同层次的治疗手段,防止过度使用和占据宝贵医疗卫生资源。

最后,及时复工复产,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尽量划小封控单元,减少停工停产范围,“动态清零”后及时复工复产。重要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全员封闭式管理以保障生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文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研究所所长、哲学学院二级教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驱动地方治理现代化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9ZDA1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欧阳康:《加强社区防控,巩固战疫成果》,《光明日报》,2020年5月6日。

[2]欧阳康、王誉霖:《新冠肺炎病毒变异传播背景下的疫情精准防控体系研究》,《决策与信息》,2022年第4期。

责编:周素丽/美编:王嘉骐

Achieving Maximu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s at Minimum Costs: Suggestions for Better Coordin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Omicron Transmission

Ouyang Kang

Abstract: The widespread transmission of the Omicron variant of COVID-19 has plunged China into a complex and severe situ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ased on the spirit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speech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eight suggestions to tackle the challenges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maintaining the “zero-COVID” strategy,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micron strain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preci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xploring a new version of preci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to block the spread of the Omicron strain, enhancing the “early detection mechanism” through timely nucleic acid and antigen testing, strengthening “human immune barrier” through full inoculation of high-quality vaccines, consolid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level governance systems to create strong “community defense line”, preventing secondary disasters caused by the excessive ru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n medical resources, and calculat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sts to achieve maximum effects at minimum costs.

Keywords: the COVID-19 pandemic; Omicron; “zero-COVID” strategy; preci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