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爱在路上

——记山东省滨州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六十年如一日的工作

我穿越茫茫人海寻找你

一串串脚印一串串寻觅

多少希望灭了又燃起

只要一息尚存就不放弃

我穿越高山大漠寻找你

一程程山水一程程寻觅

……

这首直击心灵的《寻觅》之歌是电影《归路》的主题曲。《归路》是以山东省滨州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为线索和依托,聚焦社会救助题材的作品。

艺术源于生活。滨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每天仔细巡查银行ATM机、桥洞、烂尾楼等流浪人员易出现的地方,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同时,根据前期返乡受助人员入户调查结果的评估分析,设计了“一对一”帮扶方案,帮助他们回归家庭,融入社会,防止再次流浪的发生。“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流浪人救助工作者,既是“逆行者”,也是“负重者”!

十年来如一日,党支部带领党员干着别人不愿意干的活

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从1961年成立至今已整整60年,支部经历了六届党委班子,党员人数最少的时候只有2人,最多的时候也不过10人,始终党政合一,支部书记由六任站长担任。1997年,救助管理站第四届党支部时,当时单位共有10个人,全部是党员,真正的“一片红”。

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吕景华说:“不管是收容遣送也好,救助管理也罢,这六十年一路走来啊,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始终都在带领着一代一代工作人员吧,干着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并且寻找和帮助这些别人不愿意见到的人……”

“我作为一名党员,也是救助站的一名职工,我的前辈、老党员们也是这么带我的,我们都是这么干的。”帮人找家、街面巡查、风里雨里巡街、千里之外护送流浪人回家、没日没夜与“特殊人群”在一起的担惊受怕和“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的执着……这是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宣传委员刘飞鹏工作的常态。

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自2015年至今共救助流浪人员2885人,帮助400多名滞留流浪人员与家人团聚。

爱在路上,救助不停 创新源头治理,破解流浪难题

疫情防控期间,滨州市救助管理站的救助护送工作从未停歇。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救助的流浪者都经过测体温、喷酒精、洗手、换衣服等一系列的消毒流程后再进行后续安排。但在这期间,身份复杂、行踪不定的流浪乞讨人员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一个难点。

多年来,我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力度不断加大,但流浪乞讨人员屡送屡返、多次救助的问题成为所有救助管理工作的难点痛点。滨州救助管理站也不例外。不过他们在2015探索出的寻亲1.0版本到如今的2.0版本,再到把着眼点放在基层的源头治理工作模式,非常值得全国各地救助站借鉴。

为解决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建立了滨州籍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安置和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当地还聘请了专业社工机构对5年来返乡的309名滨州籍返乡流浪人员进行全面摸底走访、风险评估,重点梳理了精神障碍患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无人监护等高风险返乡流浪人员58人,根据走访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形成了专业的评估报告。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将评估报告通报各县区,并采取与社工联动,督促县区落实帮扶政策,链接社会资源等方式,对返乡流浪人员开展精准帮扶。

四级救助网络体系是救助管理站将源头治理工作纳入民政综合业务考核,完善市、县有救助管理机构,乡镇(街道)、村(居)有救助联络员的四级救助网络体系。具体是,市救助管理站发挥中心站职能,编制全市救助管理网络手册,借助微信网络逐级搭建业务工作平台,指导、协调、协助县级救助管理机构开展救助工作;县级救助管理机构统筹做好县域内救助工作;乡镇(街道)由民政办主任或工作人员担任救助联络员,做好辖区内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报告和协助救助等工作,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成立救助点,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性的救助服务;村(居)由两委成员担任救助联络员,对辖区进行常态化巡查,对有流浪经历或易流浪走失人员定期走访,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和易流浪走失人员能及时获得救助。

为了保证成效,在护送滨州籍流浪乞讨人员返乡期间,滨州市救助管理站还会给流出地县区开具一份救助管理转介函,提醒各县区根据流浪人员情况落实相关帮扶政策,做好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后的安置工作。同时,为确保救助成效,滨州市救助管理站还强化四大举措:一是建立常态化走访探视工作机制,由专业社工人员和救助联络员对所辖区域内返乡安置和易流浪走失人员进行定期走访探视,走访频次每月不少于一次。二是依据民法典规定,对无监护人的落实监护人职责,对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为其提供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三是在走访探视中发现应享受未享受的政策和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及时协助落实政策。四是面对极端天气或突发灾害事故等紧急情况,及时为贫困或易流浪走失的重点人员提供必要生活保障,进行救助帮扶。

自开展源头治理工作以来,滨州市当地的流浪乞讨人员减少了很多,反复流浪人员也少了很多。同时,通过开展源头治理工作,长期滞留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妥善救助。如今,在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进展顺利的情况下,救助站也开始在各大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呼吁大众对流浪者的关注。如在当地媒体开辟“社会暖灯”专栏,每周一期对救助管理工作进行报道,讲解救助政策,讲好救助寻亲工作中的感人故事。与此同时,借助新媒体手段,用“云平台”手机客户端直播救助现场、寻亲经历、被救助人员返乡历程,用图片、文字、音像等多种途径还原现场,提高社会对救助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和认同感。

(作者:程琼森)

[责任编辑:王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