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海归中国梦 > 正文

为海外青年讲好中国故事

青年总是与开放、包容、活力、创新等词语相关联。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寄语中外青年,鼓励他们加强交流、互学互鉴、相知相亲,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这也为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开创全球传播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聚焦青年需求细化交流内容

虽然身处不同地域,但相同的生命发展阶段让各国青年拥有的相同点、相似点远多于不同点,在内容偏好上有更多相通之处。青年享受着个人生命中体力与精力的巅峰,对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内容更感兴趣,是文化、体育、时尚类话题的主要关注群体。青年是个人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亟需讲述精彩、逻辑流畅、论证充分的内容支撑他们对理想、道路、信仰的选择。青年对甜蜜的爱情与婚姻充满向往,对美好的家庭与事业有着无限畅想,需要得到有用、有益、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基于这些共通性,对外传播机构在深入、持续调研基础上,应主动生产能够吸引青年群体关注的内容,并以搭桥、借力的方式加强海内外年轻人共同关注热点问题的思想文化互动交流。当然,也要基于文化和社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关照海外青年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加强优质、多样、丰富的内容供给,为海外青年受众提供精准传播。

顺应时代潮流丰富交流路径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推动了全媒体发展。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全球更广泛、更全面的交流提供了丰富的渠道。以“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为代表的青少年群体伴随互联网一同发展,是网络空间中的第一批“原住民”。青年是网络新闻、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的主要用户群体,社交平台等新媒体也成为他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传播机构要顺应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策划推出符合海外青年大众审美和认知需求的文化传播产品,提升跨文化传播吸引力与亲和力,扩大对于国际青年群体的传播覆盖面。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现实空间面对面交流受阻的情况下,网络传播渠道更是在跨国青年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线上会议、云视频等方式成为保持中外青年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

“你不用介绍你,我不用介绍我,年轻的朋友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疫情的阴霾终将消散,现实空间的交流仍是人类刚需。在利用新媒体渠道拓展传播覆盖面的同时,仍要努力推动、促成线下面对面的沟通,引导各国青年围绕各类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过程中巩固友谊,强化联系。未来,可充分利用我国举办重大国际赛事、国际展会等热点活动,借助联合国及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奥委会等国际组织,促进中外青年交流合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现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未来奠定和平基础。

遵循青年特点创新交流形式

移动互联时代,人们阅读量空前增长,但海量、分散化阅读方式影响了人们对信息接收的专注程度。要在“碎片化时代”吸引青年人的注意力,进而让内容信息从入耳入眼到入脑入心,需要不断创新传播的方式与方法。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要遵循青年群体特点,加强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传播形式的应用。

近年来,虚拟现实、加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通过视觉模拟或叠加方式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空间,进一步打破了时空局限和文化壁垒,受到全球青年群体的青睐,在国际传播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些技术被应用于“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等主题活动中,让青少年通过多感官、跨模态、全方位沉浸在关于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的生动讲述中,感受传统文化焕发出的生命力。

与国外青年一同讲好中国故事,需先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中说: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与国外青年一同讲好中国故事,需先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中国故事。如今,已经有一批在中国工作、学习、生活的青年“洋网红”利用短视频等形式主动对外讲述他们的中国故事。回想多年前,斯诺、马海德、艾黎、爱泼斯坦也正是在他们的青年时期与中国相识、与中共结缘,进而参与到中国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强烈的认同感。因此,要积极主动为各国青年创造参与机会,提升跨文化传播的吸引力与亲和力。

(作者系中国外文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