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两会国是厅丨全国人大代表袁亮:重视发挥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储能在推进“双碳”工作中的作用

1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作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将“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贯穿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彰显了先立后破、通盘考虑的系统观念,为打好“双碳”工作攻坚战、持久战提供了工作指引。

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储能具备支撑“双碳”工作的巨大潜力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关键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这对建设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出更高要求。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一种重要储能解决方案。

我国废弃矿井资源丰富,随着煤炭有序减量替代,废弃矿井数量还将进一步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到2030年废弃矿井将达1.5万处。利用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储能,有利于提高储能能力,破解高比例清洁能源入网调频困难、消纳不足难题;有利于构建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多能互补能源子系统,建设多源协同微电网;有利于一揽子推进废弃矿井地下空间等资源利用、生态碳汇创造,推动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发展。

开展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储能探索实践具备充足内生动力

国家高度重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行业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储能工程实践开展奠定了基础。

一是政策环境友好。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利用废弃矿区开展新能源及储能项目开发建设,部署开展废弃矿井改造储能等新型储能项目研究示范。二是基础研究较扎实。中国工程院组织开展了“我国煤矿安全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提出“露天矿坑全地表模式”“塌陷矿井半地表模式”“废弃矿井全地下模式”等三种废弃矿井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模式及其技术路径。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国家电网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等单位进一步组织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国际上也高度关注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储能工程研究与示范。美国、德国、英国等国都启动了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建设工程,建设废弃金属矿、废弃煤矿抽水蓄能电站。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在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工程应用方面还存在差距。

加快推动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储能工程研究示范激发活力

要从战略的高度,把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储能作为“双碳”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废弃矿井资源状况,加快推进工程研究与示范。

立项工程研究。遴选周边具有一定新能源存量、适宜工程技术条件的安徽、山东等省份废弃矿区,探索新能源发电、储能、制氢、制氨、分布式能源等一体建设路径。建设示范工程。打造“风/光/水电站-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水源热泵”废弃矿井多能互补储能系统,形成地、井、坑等不同类型可复制的典型工程示范案例。发展氢氨经济。把绿氢、绿氨制备作为废弃矿井储能重要方向,推进废弃矿井周边风电、光伏发电冗余电量制氢、制氨,发展“矿坑水面光伏-绿氢-绿氨-临近火电掺氨发电”的产业链。积极开展氨能发动机、锅炉等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推深做实氢氨经济做出示范。

(作者:袁亮,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 )

[责任编辑:王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