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两会国是厅 | 快评:坚持系统观念,让基础研究强起来

1590218200989

人民论坛两会国是厅

作者: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锁明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指出,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也指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应该说,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需要基础研究突破,保障民生和攀登科学高峰也需要有坚实的基础研究支撑。而强化基础研究并非易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多方面发力。

第一,形成稳定支持基础研究的长效化机制。建设科技强国,提升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这个根基。基础研究周期长,通常在短期内没有直接经济回报,并且需要持续不断的追加投入,因而政府层面对于基础研究的支持不可替代、责无旁贷。当然,政府给予基础研究机构稳定的资金投入支持不能急功近利,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科学管理者要有耐心和定力,要基于国家长远根本利益。政府在强化对基础研究支持力度的同时,也要完善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方式。通过将支持基础研究的政策落实到位,实现政府对基础研究项目的主导,使之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这也是现代政府积极作为的体现和要求。

第二,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而基础研究是科技实现自立自强的基石。科技的进步是以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支撑的。所以,要建设支持一批国家层面的基础研究平台,高起点布局建设支撑原始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着力提高源头供给能力。例如设立若干数学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等,集聚基础学科创新性人才,用以发挥推进基础研究的突出作用。

第三,改进完善基础研究人才评价体制机制。现代管理心理学认为,在一个团队建设中,评价体制机制会影响和引导其成员的组织行为。同理,要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创新实力,首先就要激发基础研究人员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为此,关键要推进科学研究的分类评价改革,健全对基础研究的评价体系,落实好关于基础研究人员的激励政策,解决好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特别是对那些作出突破性贡献的基础研究人员,必须给予专项重点奖励;同时,还要营造有助于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专注科研的学术生态,以便让更多的基础研究人才不断地“冒”出来。

第四,培养造就立志于基础研究的后备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基础研究也不例外。可以说,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必须抓紧抓好后备人才储备,必须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为此,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战略定位,充分发挥高校基础学科优势,设计好“强基”人才培养体系和计划要求,加快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前沿和交叉领域课程供给,重视和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着力提升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此其一。其二,为打牢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人才保障,政府部门要通过一定的政策导向举措,社会舆论也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鼓励、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投身基础学科的学习研究,不断蓄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后备力量。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