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两会国是厅 |全国政协委员蔡庆锋、孙太利:推动天津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两会国是厅文中配图

人民论坛两会国是厅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天津市委会副主委 蔡庆锋,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庆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太利

海水淡化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解决沿海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是未来海洋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天津是我国最早开展海水淡化科技创新、装备制造及场景应用的城市,拥有一批从事海水淡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应用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海水淡化作为重要内容已被列入《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天津市海洋装备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4年)》等市级规划。天津具备较好的装备制造基础,在超微滤膜制备、海水水处理药剂生产、海水淡化装备制造、浓海水综合利用等方面优势明显;同时,是国内唯一全面拥有热、膜两种主流海水淡化技术的城市,具有自主设计、制造、出口海水淡化装置的实践经验,较其他省市而言,天津更易形成完整的海水淡化产业链条。

天津现有海水淡化工程3个,工程规模30.6万吨/日,位居全国前列。目前自然资源部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一期中试实验区(以下简称“示范基地”)竣工验收,正在布局10万吨/日海水淡化试验场,开展地方海水淡化立法实践,是坚持制造业立市、实现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的重要抓手。但天津市海水淡化发展目前还面临四方面问题:一是缺乏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二是产业链存在缺链、短链现象。三是对海水淡化成本偏高的认识不客观。四是海水淡化进入市政管网供水困难,应用场景过窄,产能闲置严重。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天津市委会副主委蔡庆锋,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庆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太利建议: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完善国家海水淡化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示范基地一期中试实验区配套完善及功能提升,使其功能齐备、尽快投入运行,形成技术服务能力,建设10万吨海水淡化试验场,打造国家海水淡化公共服务平台,满足核心装备、材料和部件的国产化研发、制造、测试、评价和工艺技术验证、熟化和迭代升级要求,推进海水淡化装备国产化进程。

二是打造全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链自主可控。支持自主海水淡化研发设计、整机制造、装备集成、关键材料与药剂生产等研发和制造企业发展,通过补链、强链、延链,打造全产业链条。培育、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水淡化领军企业,促进产业链自主可控,提升天津市海水淡化科技创新能力和影响力。

三是开展浓盐水排海试点,打通规模化利用堵点。建议在渤海湾先行先试开展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海试点,拓展应用场景,开展浓盐水受纳海域水动力、海水水质、海洋生态环境特征指标的长时间序列动态监测,打通海水淡化从进到出的关口。

四是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支持政策。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规划约束,因地制宜推动符合相关标准的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供水管网,鼓励沿海区域新建、改建、扩建高耗水建设项目优先使用海水淡化水。对海水淡化定价、补贴、入网、浓盐水排海问题、优惠电价等开展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推进出台有关激励政策,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