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两会国是厅|全国人大代表曹慧泉:进一步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支持力度

两会国是厅文中配图

人民论坛两会国是厅

作者:全国人大代表、株洲市委书记 曹慧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自2019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通过竞赛方式遴选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全国各地都在有计划有措施地遴选先进制造业集群开展试点示范,先进制造业集约集聚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有力促进了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支持,久久为功,才能培育和发展出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造国家竞争新优势。

图片1 

培育和发展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一招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本国优势产业集群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构筑未来中长期增长的重要支点。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仍是“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根本目标是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实现我国产业价值链的整体跃升,创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自2019年以来,工信部牵头组织开展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全国各地积极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对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代表国家抢占“世界制造业核心地位”充满干劲。已有9个省(直辖市)的25个集群获批首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湖南的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两个成功入围。在新一轮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初赛中,中小航空发动机、新一代信息技术两个产业集群又以优异成绩胜出。株洲作为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两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主要集聚地,产业特色鲜明,拥有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和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硬质合金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是湖南推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主力军。

近年来,株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形成了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度发展格局,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成效明显,成功突破轨道交通智能感知等“卡脖子”技术50多项,时代工塑复合材料突破国外封锁,高性能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特种高纯功能靶材、BVV车轴等实现国产替代,AEP500民用涡桨发动机、株航发动科某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填补国内空白,涌现了全国首列出口欧洲双层动车组、SA70U固定翼无人机、全球最大单机功率和起重牵引力电力机车等大批高端装备,电力机车(27.2%)、硬质合金(19.4%)、电瓷(28%)产品市场份额均居全球第一。近两年,株洲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硬质合金产业集群年均增长分别达到9.3%、14.%、27.2%。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其中制造业占GDP比重达3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有力推动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支持力度的相关建议

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从国家层面持续加大政策引导,才能更好聚合社会资源,高水平建设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造国家竞争新优势形成示范,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建议:

一是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的支持力度,对竞赛胜出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集群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工程化产业化项目等,推进集群建设走深走实,加快推动集群向世界级水平迈进,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

二是支持集群开放合作。支持集群企业在全球进行优化布局,完善集群出口贸易、技术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加强与国际一流企业合作,提升集群国际竞争力。支持集群企业参与全球创新资源整合,推动集群融入全球知识生产体系,引导集群企业与国际同行开展实质性研发与创新合作。

三是支持集群构建“产业+科技+金融+人才”高水平循环生态。持续优先支持集群企业创建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集群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优先支持创新要素、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向集群企业布局,提升集群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实施集群重点企业白名单,提升集群产融合作水平。面向集群设立现代产业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等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快集群产教融合步伐。进一步推动集群核心央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向集群内配套中小企业输出管理、技术、人才等,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实现集群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