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两会国是厅 | 全国政协委员钟茂初:通过财税举措助力解除生育后顾之忧

两会国是厅文中配图

人民论坛两会国是厅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钟茂初

优化生育政策,给生育家庭“减负”,解除年轻人生育的后顾之忧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热议的焦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国务院相关文件也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支持措施,落实产假制度和生育津贴,推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支持政策,多措并举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全国各地也积极探索发放育儿补贴金、延长生育假等鼓励生育政策。

当前,政策部门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一要解决生育支持政策的非普惠性(只有少部分人群能够实际享受到政策实惠);二要解决生育支持政策加重用人单位负担问题,应出台对用人单位的激励政策;三要解决生育支持政策最终转化为女性在就业等方面承受“生育惩罚”问题;四要一体减轻生育、养育、教育各阶段的家庭负担。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建议:基于“降低抚养成本是提高生育率的根本有效政策”的理论与实践认知,通过财税举措实施生育友好型政策。

第一,建议实施普惠性的个人所得税调节政策。对于一孩、二孩、三孩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凡是收入超过起征点的,全部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凡是收入未达到起征点的,则实行“负税收”政策,向其发放相应的生育补助金。为对生育、养育、教育全过程的成本进行合理扣除或补助,应对0-18岁未成年子女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水平进行扣除或补助(按价格水平和发展水平,逐年自动调整)。

这一政策,符合个人收入所得税的收入调节属性。将各地试行的生育奖励,统一纳入到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便于全国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可避免各地因财政差异、城乡差异、户籍差异而形成的差别化政策。发放到18岁,可涵盖生育、养育、教育全过程。每孩每月1000元左右的补助金,相比计划生育时期的独生子女费(每月5元,发放直至14周岁),按可比价格、收入水平对比,这一补助金额度并不高、财政可承受。从中短期来看,生育补贴带来的消费效应可以弥补这一财政支出;从中长期来看,人口红利远超这一财政支出。

国家政策是否采用每月1000元这一补贴基准额度,应根据不同补贴额对生育意愿的影响调查来确定。

第二,建议实施减轻企事业用人单位生育相关负担的财税政策。

对于聘用生育期、养育期女性员工的企业,应实施税收优惠。

对于国家政策规定而由企业担负的生育假、陪护假、生育津贴等,应纳入企业减免税收或退税的核算范围,最大可能地降低企业相关负担。

在女性孕育、生育、哺育的休假期间,其社会保障应由财政资金缴纳(无论是否被雇佣,均计算工龄),以减轻用人单位负担。

推行全民普惠性的生育保险制度,改变主要依赖用人单位缴费的机制和路径。

第三,为平衡人口生育、劳动力育成成本与人口红利的不对等问题,建议:国家财政部门通过一定的政策机制,进行人口生育、劳动力育成方面的转移支付,即人口净流入、劳动力净流入地区向净流出地区进行合理的转移支付。

第四,为解决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负担问题,建议:国家提供无担保的无息教育贷款,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个人社会保障账户”作为担保依据(无须其他担保手续)。

第五,为解决高学历群体婚育年龄偏大问题,建议:对在学期间生育的女性研究生,学习期限延长1-2年,国家财政承担相应费用和待遇。此政策可先在女性博士研究生中试行,取得一定成效后,再进一步扩展到全部研究生群体。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