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两会国是厅 | 全国人大代表周崇臣:加强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微信图片_20210301100049

人民论坛两会国是厅

作者: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儿童医院院长 周崇臣

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自201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履职五年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周崇臣一直关注着儿童健康和儿科发展。

周崇臣每年都会针对儿童健康的热点问题提出建议,比如,《关于构建医院、学校、家庭及社会“四位一体”的儿童意外伤害防治安全体系的建议》《关于推进“医教结合”模式提升学龄前儿童早期健康管理水平的建议》《关于后疫情时代加强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培养的建议》等,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在深入临床一线调研走访中,周崇臣发现儿童精神心理健康方面还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因此有了一些思考,也征求了基层的建议和心声,提出了一些建议。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亟需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干预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流行率呈逐年攀升,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不仅仅是在我国,而是全球性的问题。此前就有研究发现,精神疾病半数始发于14岁或之前,比如,流行率高的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对立违抗障碍、重性抑郁障碍等。

精神心理疾病与身体疾病有很大不同,更容易被大家忽视和隐匿,一旦发展将造成不可逆严重后果。大多数心理健康问题如果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干预,就不会演变成严重疾病。

儿童青少年对复杂问题和社会的认知、承受、处理等能力不足,当精神心理出现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家庭不予重视,将对他们个人及其家庭,包括经济社会都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引导给予重视和关怀。

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救治需求很大。2021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到16岁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按这个患病率估算,我国有5000余万青少年因罹患精神障碍需要得到专业治疗。目前,为数不多的儿童保健和心理门诊已经人满为患。

进一步加强儿童精神心理学科建设加大专科人才培养

与客观需求形成反差的是,我国儿童精神心理诊疗机构明显不够,儿童专职的精神心理医生资源更是紧缺,专业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部分一、二线城市,整体的服务体系是不健全的。

以专职儿童精神心理医生来说,一方面,全国的精神科医生普遍都很紧缺,儿科遇上精神科,两者都是急需紧缺,且专业性非常强。儿科医师本身也不足,让儿科医师转岗专职儿童精神卫生服务现实中也很困难。另一方面,学科后备人才不足,儿童精神病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导师全国不足20人,人才培养非常乏力,而且缺少儿童精神科医生的认证体系,不利于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

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引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我国设立了国家精神医学中心,综合三甲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部分儿童医院也开设了儿童发育行为门诊、心理门诊等,也加大了对儿科医师的精神心理专业培训,儿童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也在逐年地提高。

更重要的是,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7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精神专科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精神专科迎来了大发展。

但与成人相比,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诊断和治疗会更困难,更需要高水平和高资质的诊疗机构和专职医生。所以,进一步加强儿童精神心理学科建设和加大专科人才培养是十分迫切的,更需要政府、家庭、医疗教育行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这条路我们还要走很长、很远。

要加强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特别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报告在解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健康的急难愁盼问题方面,拿出了切实举措。其中,报告提出着眼推动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并提出补齐妇幼儿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

建议依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三级儿童医院建立国家及省级儿童精神心理诊疗中心,辐射带动地市县儿童精神心理专科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区域儿童精神心理问题筛查和诊治网,形成共同参与、相互转接的预防、诊疗、康复共同体。

建议教育部门加快精神心理学科建设,扩大儿童精神心理专业医学生培养。

建议卫健部门健全儿童精神科医生认证体系,遴选省级儿童医院建设一批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干预和治疗的示范和教培基地。

建议加大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开展多形式的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加大儿童精神心理科普宣教,营造全社会关注儿童精神心理健康氛围,希望共同打造儿童青少年欢迎-医生严谨-家庭配合的新局面。

当然,资源的改革整合和体系的重构完善、人才的培养发展都需要经过一个时期。未来,我们期望可以建成一个更加立体、系统、专业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