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文化生活 > 正文

讲好中国故事,打造文化传播新载体

近年来,随着《国家宝藏》《唐宫夜宴》等节目的热播,非遗热、文物热、传统节日热等纷纷兴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次以新的形式进入大众视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需要创作富有时代内涵的文化产品,更需要打造文化传播的创新载体。

以文培元,北京冬奥传递文化自信。这次北京2022年冬奥会,从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示,到“雪如意”“冰丝带”“雪飞天”等比赛场地;从结合中国汉字和篆刻艺术的体育图标,到形如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冬奥盛会与中国文化擦出了绚丽的火花。近日,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凭借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形象成为新晋“顶流”,尤其“动起来”时更是“圈粉”无数。不仅如此,“冰墩墩”还会“变身”。戴上具有“岁寒三友”理念的金色柔软花环,荣耀版“冰墩墩”闪亮登场;身穿虎年着装,“冰墩墩”化身“虎墩墩”恭贺新春……“冰墩墩”的一举一动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一墩难求”的现象,“一户一墩”的呼吁背后,是中国文化、冰雪文化和奥运文化完美融合的生动展现,更是中国文化强大魅力和深厚底蕴的完美彰显。

科技赋能,文博场所创新文化体验。近年来,各类文博场所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努力让沉睡的文物、遗产等“活起来”。首先,文创产品数字化。故宫在国内博物馆界率先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传播和应用,积极采用VR、AR、激光扫描、摄影测量、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开发多样化的数字文创产品,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表达、艺术化呈现,在创新利用中延续中华文脉;其次,动态呈现新意足。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推出的展览“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引入了增强现实技术,利用AR眼镜等穿戴设备,全面深入地展示了国家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的最新成果,更好地讲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最后,“云端”观展成常态。科技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博物馆从线下走到线上,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交互式展示手段让观众在生动的数字展品中开启文博“漫游”之旅,切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精粹的蓬勃发展。

文脉传承,沉浸体验讲好中国故事。借助沉浸式体验项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助于厚植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用新业态讲好中国故事。湖南火山人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创造与生产的“红黄蓝”系列作品,文化气息浓厚,尤其大国崛起系列项目将爱国主义与线下体验相结合,呈现爱国人士革命征途的艰难与不易,用新娱乐、新形式讲述老故事,在年轻群体中弘扬了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导向,激发了他们的民族使命感,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除此之外,通过地标式体验集成实现城市历史文化的输出,也是火山人致力打造的重点项目之一。未来,火山人要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通过体验馆的形式对外具象化传播,让游客直观、快速、嵌入式地感受到浓厚的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方传统习俗,让更多人领略中国历史文化厚重之美。

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拓展新的传播渠道,激活文化生命力,增强文化感召力,信心满满地讲好更多的中国故事。(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人民论坛网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