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中国—东盟贸易指数报告

——基于2020年的数据分析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建成。随着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紧密,双边货物贸易额由2010年的2934.3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6852.5亿美元,东盟已跃升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的授权和指导下,南宁海关联合广西大学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组成课题组,共同编制中国—东盟贸易指数,并于2021年9月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首次正式发布。

中国—东盟贸易指数直观展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的发展情况和趋势,可以进一步为政府部门评价双边合作成效、制定和调整宏观政策提供依据,为科研机构研究双边贸易发展情况提供信息参考和趋势判断,为相关企业把握市场动态提供方向。

2010年至2020年中国—东盟贸易指数持续攀升

2020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贸易带来负面影响,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在疫情期间却实现逆势增长,中国—东盟贸易指数持续攀升,达到241.09,比2010年增长141.09,比2019年增长39.57,这表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发展情况整体向好。数据显示,中国—东盟贸易指数五个一级指标值都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其中贸易密切、贸易潜力、贸易活力和贸易环境的指标值较2010年均实现大幅提升,且较2019年仍保持增长;贸易质量的指标值较2019年虽小幅下降,但较2010年仍有所提升(见表1)。

1

2020年中国—东盟贸易指数分析

贸易密切指标。贸易密切指标反映的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系的紧密程度,体现的是双边贸易往来的繁荣程度和贸易链产业链的嵌入程度。该指标由贸易结合度、贸易依赖度和行业内贸易密切度三个二级指标合成。贸易密切指标值越高,表示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系越紧密。贸易密切指标值自2012年以来逐年增长,2020年该指标值达到134.47。由于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中国对东盟出口快速增长,使得出口贸易结合度增势明显,拉动贸易结合度指标值提升至131.97。中国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资源互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相关政策优势不断释放,贸易依赖度指标值也持续增长到147.24。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业、制造业方面的贸易往来的频繁,使得产业链嵌入程度加深且不断向高附加值攀升,行业内贸易密切度指标值也因此提高至124.20。

贸易质量指标。贸易质量指标反映的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质量情况。该指标由商品结构、贸易结构和经营主体三个二级指标合成。贸易质量指标值越高,表示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质量越好。贸易质量指标值在2017—2019年内实现了连续3年增长,2020年该指标值略微回落至102.35。尽管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义重大,对原材料资源产品、农产品、中间产品的需求增加,高科技产业进步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还是对中国向东盟出口中间产品造成影响,进而反映到商品结构二级指标值的增速变化,商品结构指标值在2020年仅为102.17。受疫情影响,部分外贸企业面临接单难、履约难、国际物流不畅、贸易壁垒增多等问题,但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市场主体活力得到大力保护和激发,经营主体指标值也增长到107.29。由于疫情影响了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走出去”步伐,贸易结构指标值回落为97.58。

贸易潜力指标。贸易潜力指标反映的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潜力。该指标由贸易互补度和市场潜力两个二级指标合成。贸易潜力指标值越高,表示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潜力就越大。数据显示,贸易潜力指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该指标值为138.84。随着东盟国家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和东盟的贸易竞争略有增强,2014年之后贸易互补度也随之下降,2020年的贸易互补度指标值为93.84。随着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额以及东盟人均GDP均大幅增长,市场潜力指标值一路走高,2020年已达到183.83。

贸易活力指标。贸易活力指标反映的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市场占有情况、企业参与贸易情况和对商贸的关注度。该指标由双边贸易市场占有率、商业活跃度两个二级指标合成。指标值越高,表示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活力越强。贸易活力指标值自2017年以来持续走高,2020年该指标值为143.00。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韧性强,抗疫合作不断深化,双边市场占有率指标值已提高至160.15。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东盟国家对疫情防控的高度关注,导致与中国经贸方面的舆情信息占双边舆情信息总量的比重下降,使得商业活跃度指标值受到影响并下降到125.85。

贸易环境指标。贸易环境指标反映的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环境的优劣状况。该指标由金融环境、市场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三个二级指标合成。贸易环境指标值越高,则表明双边贸易面临的环境越好,越有利于双边贸易的发展。贸易环境指标值自2018年以来持续保持增长,2020年该指标值大幅攀升至686.82。金融环境指标值为1718.68,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向直而接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急剧扩张引起。但受到2020年东盟国家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的案件数有所上涨的影响,市场环境指标值下降到134.79。基础设施环境二级指标值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主要原因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断推进,中国—东盟双边航运连接度逐渐增强,中国与东盟国家陆路接壤的公路、铁路口岸基础条件不断改善,陆运进出境运输工具(火车、汽车)数量成倍增长。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边境口岸物流效率降低,陆运进出境运输工具指标值则有所回落,导致2020年的基础设施环境指标值回落到206.98。

推动中国—东盟贸易更高水平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强产业融合,构建中国—东盟区域生产网络。挖掘好中国的内需潜力,从东盟国家进口生产所需的资源和原材料、以及居民消费所需的优势水果等农产品。发挥中国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石化等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东盟国家培育辅助产业,通过中间产品的流通,实现东盟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配套完备优势之间的互补。鼓励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向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等高附加值环节升级,在产品质量、品牌、服务、技术含量等方面不断提升优化,形成更强的综合竞争优势。

二是解决外贸企业难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积极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展会平台,帮助企业有效对接东盟国家的市场需求,支持企业开展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转内销,提升内外贸一体化水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落实“六保”任务,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稳定生产,鼓励更多企业积极拓展东盟市场。针对性出台促外贸稳增长的纾困惠企措施,持续增加运力、扩大集装箱供给。

三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挖掘外贸发展新增长点。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持续压缩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清理规范口岸收费,降低进出口环节的合规成本,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继续推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兴贸易业态发展,打造面向东盟的物流中心仓,在东盟国家设立海外仓,形成规模结构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跨境电商企业集群。发挥中国企业在高速铁路、跨海大桥、超高层建筑、隧道施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巩固并拓展与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交通行业等重点领域的基建合作,以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赋能传统基建,在东盟国家的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制造等领域创造更多合作机会,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规模和效益提升。

四是保持与东盟国家的政策沟通,持续改善贸易环境。不断完善在东盟国家金融机构分布与服务,鼓励和推动双边经贸活动的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引导企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入了解东盟国家的市场规则,学会利用好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产品对冲风险。加大WTO/TBT-SPS措施的预警和通报评议力度,推进技术法规、标准和合规评定互认,助力企业化解贸易壁垒,实现“走出去”。综合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规划建设,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立体交通格局,打造中国—东盟国际信息通道,实现与东盟国家的信息高度互联互通。

【执笔:谢娱、陈瑶雯、粟端】

责编:于 飞/美编:石 玉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