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我的思政课】当思政课遇见网评: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思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三峡大学的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坚持不懈以探索如何上好“大思政课”为使命,创新推出“将网评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方式,实现思政理论与时事热点、日常生活的“超链接”。每一篇网评的故事都历历在目,“大思政课”的内容更丰富了:课堂更大了,“引路人”更多了,理论的解释力更强了。

当思政课遇见网评,课堂更大了。将网评融入课堂,引导大学生在时事热点中寻找理论的影子,在生活实践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好思政课不仅仅要明白理论“是什么”,还要在写网评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理论是“为了什么”和“怎么做”。比如,在农民丰收节到来之时,学生发表了《庆丰收感党恩,在新的起点上接续奋斗》《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等文章;冬奥前夕,在发表的《“背不烂的背包”如流动的金名片,展示可敬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一文中,学生认为“背不烂的背包”不仅是对“中国制造”质量的肯定,还体现了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这样的思政课堂开放自由、循循善诱、内容丰富,理论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俯下身子”走进了生活。学生们纷纷指出:“这样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理论,我们更容易理解。”“网评让我们的课堂变大了,大学生活又多了一维空间。”

当思政课遇见网评,“引路人”更多了。人生路上如果没有引路人,那就只能边摸边走。思政课就是引路人。融入网评后,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学会了向下的视角,学会了自我教育,思政课变成了“座谈会”“实践课”,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放远视线、提升格局,给学生心灵播下了真善美的种子。比如,为生活困难的人免费提供“单人套餐”的屈志攀、“白发校长”张鹏程身上传递的大爱情怀照亮了同学们;看到医学大学生纷纷投入到抗疫一线,同学们被朋辈的精神所震撼,他们将内心的感动“动笔写下来、动手画出来”,创作出《愿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让青春之花在抗疫一线绽放》等作品,深刻体会到肩上的责任。正所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他们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光,英雄本就在身边,自己也可以照亮别人,由此而来的自信是那么坚定和充满力量。

当思政课遇见网评,理论的解释力更强了。解释理论是理解理论的前提,理论被学生真正地理解了,才能彰显出理论的自信。用当下的新闻时事来解释理论,就比较有说服力。比如,针对一些“流量明星德不配位,给整个行业带来负面效应,更给以青少年群体为主的‘饭圈’带来恶劣影响”的现象,同学们争相查资料,写评论,拍视频,发表了《当代青年到底应该追什么样的星》《眼有星辰大海,心有繁花似锦》等文章,表现了强烈的自觉和责任担当。实现中国梦,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要怎么解释才有说服力?打三份工还债的陈伟书写了诚信;考研结束直奔医院的陈斌书写了大爱;帮山里娃实现“造一个真正火箭”愿望的曹林等播下了科学的种子;亮出党徽的牧民大叔守护着边疆……同学们明白了中国力量来源于每一个人的努力,中国精神来自于每一份坚守,“每一个人都了不起”,中国道路因此才自带底气!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互相品读着出自同学之手的文章,思政理论和思政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思政小课堂”通过网评把思政理论和时事热点“超链接”,“思政大课堂”把网评作品和大学生活“超链接”,“思政小课堂”和“思政大课堂”紧密融合,让学生“津津有味”上好“大思政课”。

作者:刘咏燕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共兴山县委党校副校长(挂职)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