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打造农业品牌 助力乡村振兴

1611910910661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到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征,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当前,“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已经成为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

“品牌是信誉的凝结”“强化品牌意识”“要加强品牌建设,积极争创名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推进标准化、品牌化”“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品牌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习近平同志关注的重点。早在2015年,习近平同志在吉林考察调研时就曾指出,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2021年3月5日,在参加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同志要求,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并同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增加农牧民收入。

品牌反映的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品质、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认可度。品牌,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赢得市场的重要资源优势。品牌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是一笔重要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经济中,品牌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区别于或领先于其竞争对手的核心能力。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品牌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品牌农业是农企发展的方向。没有品牌的企业很难能够经受住市场经济的风雨考验而长久生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品牌化建设不仅将提升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才是乡村振兴品牌化建设的核心。“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乡村振兴的核心和灵魂是人才振兴。品牌化建设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推动。对品牌的认可在实质上是对品牌所承载的文化的一种认同,而人则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载体,人的素质素养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品牌化建设的质量和进程。“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乡村振兴需要人才的支撑,品牌化建设同样需要人才资源的保障。各地纷纷因地制宜地制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乡村人才回流,吸引外部人才流入。此外,还应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外部人才对美丽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还要在学历提升、职称评定等方面加大对支持乡村振兴的外部人才的政策倾斜力度,还要解决好支持乡村振兴的外部人才的医疗、子女教育等民生问题,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标准是乡村振兴品牌化建设的关键“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明确了标准,才能建立起更加规范合理的评价体系。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品牌就是在消费者的评价中不断树立起来的。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标准来引领来规范,农产品的品牌价值需要标准来衡量来评价,农业品牌的国际声誉需要检验检测标准的考量来赢得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地位。不断完善“绿色、有机、无公害”等农产品的认证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溯源机制,不断提升品牌农业建设的保障能力,大力实施现代农产品标准化,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乡村振兴品牌化建设的关键一环。

组织是乡村振兴品牌化建设的保障。做好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村级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事务中的权威性,通过合作社、村办企业等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凝聚力,让农民自愿自觉地参与到乡村振兴品牌化建设的进程中来,不断深化“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深入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更好地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不断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农业品牌的打造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注重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走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乡村振兴品牌化建设之路,讲好品牌故事,传播好乡土文化,必将进一步拓展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让更多农业品牌走向名牌、走向世界,助力乡村振兴不断向纵深推进。

王克: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网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