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以“科技创新+标准引领” 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

中药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和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基础物质,在数千年的传承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文化内涵。始建于清宣统元年的中华老字号寿仙谷药业,以“打造有机国药第一品牌”为目标,坚持传承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寿仙谷特色产业模式。

科技创新引领全产业链发展

寿仙谷建有“一室一站二联盟三院六中心”科研平台,孙燕、李玉、黄璐琦、张伯礼4位院士加盟寿仙谷“省级院士工作站”。先后承担了“灵芝新品种栽培及精深加工产业化研究”“铁皮石斛药材及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研究”等七十多项国家级、省、市重大科技项目。选育出国内领先的名贵珍稀中药材新品种9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28项。其中国家科技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

历经12年科研攻关,独创的灵芝孢子粉去瘪、低温超音速破壁技术,通过提取、分离、纯化、精制等去壁工艺技术,实现灵芝孢子粉壁壳去除和有效成分的富集,有效解决了传统破壁灵芝孢子粉有效成分含量低、易氧化变质等难题,产品有效成分提高8倍以上,安全性有效性大幅提升。技术获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国家专利。

全产业链质控互促“健康+共富”

为确保产品的地道、安全,寿仙谷突破了“企业+农户”的传统方式,采用“统一租地,标准生产”的种植模式,遵循有机和GAP管理体系进行生产,实施数字化农业智能管理。公司基地与产品同时通过中国、欧盟、美国和日本四重有机认证、国家认监委“国家道地药材认证”,中国中药材“三无一全”品牌认证。公司产品通过扫描终端产品二维追溯码可随时查询到产品的种植、生产、销售相关信息。

通过这个模式,寿仙谷向周边村庄农户流转土地5067.5亩,农民从中获得三块收入:一块是土地流转的年租金,每亩约1000元;另一块是成为产业工人薪资。寿仙谷“基地+生产+销售”年支出薪资超过1亿元,其中农民身份员工收入占比在60%以上。三是寿仙谷通过“五统一”方式,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收购原料5000多万元。

标准引领推动行业共同进步

寿仙谷先后主持和参与了85项标准的制定工作。内容涉及灵芝、铁皮石斛等名贵珍稀中药材品种选育、种苗繁育、栽培模式、加工炮制和产品质量全产业链。

由寿仙谷公司以12个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6项省部级科技奖转化为基础制定的《中医药—灵芝》、《中医药—铁皮石斛》两项国际标准分别于2018年12月和2019年2月正式发布,寿仙谷成为我国首个由企业主导并同时制定2项中药材国际标准的承担单位。两项ISO国际标准已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南非、泰国等31国家和地区应用,得到主要贸易国的标准转化和互认。寿仙谷因此荣获了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标准制订重大贡献奖、浙江省标准创新优秀贡献奖、浙江省企业标准“领跑者”等荣誉称号。

寿仙谷公益助力“健康中国”

在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寿仙谷一直坚持公益事业,在大健康事业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健康服务。

作为“国家慢病防治健康行”大型公益示范活动启动参与者和推动者,寿仙谷通过多形式的广泛性社区宣传,号召人们“健康生活,远离慢病”。至2020年底累计开展活动超过800人次,受众12500人次。

“十三五”期间,寿仙谷企业整体社会捐助额超过1000余万元,用于乡村振兴、捐资助学、结对帮扶、送医送药下乡、关爱肿瘤学子。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寿仙谷第一时间紧急行动,先后向援鄂的浙江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第一、二批全体队员,杭州、上海和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等医院、机构和单位,捐助27批次总价值超过1000万元的寿仙谷牌灵芝孢子粉等产品,助力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缓解疲劳,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

前不久,寿仙谷与张伯礼院士、浙江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共同成立了张伯礼智慧健康创新实验室。围绕“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寿仙谷董事长李明焱表示:寿仙谷将持续努力守正创新,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作出更大的贡献。(范华龙)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