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以创新支撑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简阳实践

县域经济是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实施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单元,更蕴含着巨大变革和创新活力。四川简阳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不断探索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和着力点,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县域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简阳以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举措

着力让科技与经济“两篇文章”擘画“一张蓝图”,不断提升对“第一生产力”和“第一动力”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当前,各地对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动力”的理解和实践不断加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和全社会的广泛共识。简阳提出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强化政治意识,锐意进取加强专业能力建设,着力增强见微知著、发现问题的专业水平,增强担当尽责、解决问题的专业敬业精神,坚持把调查研究、学习研讨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持续深化创新提能建设。

着实把创新成果落到培育和创造新的增长点上,形成适合县域特点的新经济模式和产业体系。简阳以融入“两区一城”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依托双城资源着力推动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协同错位,强化科技创新,系统整合提升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技术创新链和服务供给链,突出航空航天经济和智能制造新动能,加快形成区域经济新形态,加快与双城协同共建由智能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共好发展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创新和扩大消费供给,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例达到28%,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着眼在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和载体上下功夫,更加关注新要素的投入与传统要素的整合。简阳以融入成渝科创中心建设为契机,近年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在10%以上,聚焦主导产业需求,加快联合知名高校院所设立一批研究院(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研发平台;组建空天产业研究院,举办“蓉城同心新经济简阳行”等双创活动,借力“四川省千人计划”创新孵化平台,推动更多校企合作项目落地;健全分类分级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实现要素供给、政策扶持和政府服务精准化匹配,大力培育电商、物流两大服务业千亿产业集群,推动集群成链,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发展质量。

着重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积极营造竞争中性的市场环境。简阳在科研院所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国内外合作、科技金融、市场制度等方面系统梳理阻碍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市场主体和市民群众获得感为重要评价标准,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为基本导向,打造投资贸易便利、行政许可便捷、要素获取容易、政策精准易享、法治保障完善的利企便民新高地,营造“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投前投后一个样”的公平发展环境,让创新主体成为城市发展的“合伙人”,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引领推动简阳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四点建议

新征程上,简阳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调动各方积极参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在创新支撑引领上要有新思路和新举措。

突出创新引领,着力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新引擎、现代产业体系新标杆、创新要素聚集新高地、对外开放合作新枢纽,筑牢战略支撑和物质基础。加快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分梯度、分门类、分阶段推进主导产业核心技术和设备跨越式发展。完善普惠性支持政策,支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培育若干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突出数字融合,着力推动网络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坚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网络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工业经济向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转变。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县域地区开展创新创业,鼓励各类创新创业要素在互联网平台上集聚,进一步激发中小微平台企业的创业活力。

突出绿色发展,着力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注重发挥政策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研发推广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打造绿色供应链。把绿色发展内化为发展的硬约束和新财富。为了更好地推动县域新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间的“数字鸿沟”,大幅提升网络设施支撑能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产业融合引领能力。

突出开放合作,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生态和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在全社会营造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绿色消费意识,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注重与周边区域、各类创新高地打造特色创新共同体,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开放的水平和层次,注重发挥要素协同作用,优化科技、资本、劳动力与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形成整体发展效应。

【本文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蔡圣楠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