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热点观察 > 正文

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1

京唐城际铁路建设工程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项目,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图为施工人员在现场切割钢轨。

邢子鸣摄(人民视觉)

2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于2021年1月1日0时起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图为渔政执法船队从长江武汉段江面驶过。

新华社记者 程 敏摄

3

西部大开发正在形成新格局。图为出境中欧(中亚)班列停靠在新疆阿拉山口站内。

关 博摄(新华社发)

4

东北全面振兴不断迈出新步伐。图为7月1日工人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红旗工厂总装车间内装配车辆。

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摄

5

5月21日,观众在山西太原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参观氢燃料电动拖拉机。

新华社记者 曹 阳摄

很多人都知道著名的“胡焕庸线”。在地图上,把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两点相连,可以看到一条气候地理和人口密度的分界线。该线以西有着近60%的国土,养育的人口仅占中国人口总量的6%左右;该线以东有着约40%的国土面积,却养育着中国大约超过94%的人口。这条以地理学家胡焕庸的名字所命名的分界线,简洁而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基础国情。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所罕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统筹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气象、新格局。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正在写就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这篇大文章。

打通经络 开创新局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来”,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区域协调发展这盘大棋打通经络,开创新局。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用大战略运筹区域协调发展大棋局,为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定向领航。从京津冀到粤港澳,从长江之滨到黄河之畔,从东部到中部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地生根,推动大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些年,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随着这些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各区域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东北全面振兴跑出加速度。东北三省相继实施规范营商环境省级法规;辽宁专门成立了监督机构;吉林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今年上半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经济增速分别为9.9%、10.7%、10.3%,形成了稳中加固的发展势头。

在西部,“胡焕庸线”以西,成都、重庆正在唱响“双城记”。一条条轨道交通干线,一次次强强联手合作,一个个具体落地的项目,见证着这两个城市的相互融合发展。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布局。中国将以同处西南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成都为核心,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为依托,在西部地区培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如今,以成都、重庆两个中心城市为引领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崛起成为新的增长极,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塑造了支点优势。

6月25日,拉萨至林芝铁路开通运营。近年来,铁路成为西藏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一条条蜿蜒“巨龙”逐渐串联“世界屋脊”的高山峡谷,弥补了陆地运输的短板,带动一条条产业带崛起。

10月11日凌晨2时,伴随汽笛鸣响,首列“上海号”中欧班列从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自中国上海装车的服装鞋帽、汽车配件、精密仪器,经此发往德国汉堡。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阿拉山口口岸依然高效运行,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缩影。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征程。中国西部地区正从一度较为封闭的“末梢”,走向越来越开放的“前沿”。

北部湾畔,巨轮缓缓驶近,广西钦州港一派繁忙景象。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门户港,北部湾港国际海运航线不断拓展加密,实现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释放北部湾港活力,助推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在中部,7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根据意见,到2025年,中部地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投入产出效益大幅提高,综合实力、内生动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35年,中部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三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达到8.6%,增速居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中部六省中,包括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四座省会城市GDP已经突破万亿。几大城市,正在形成有规模效应的城市圈,有效带动区域中小城市发展。

在南方,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工作,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发展大棋局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无疑是重要一子。在中国改革开放新征程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谓一大引擎。

2017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几个月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2017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科学规划,加快建立协调机制。2018年5月10日、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先后对规划纲要进行审议。

在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文于2019年2月18日正式公布。如今,在规划纲要指导下,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等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一幅区域协调发展的恢宏画卷

抬头可见蓝天白云的日子成为常态,这是京津冀居民的普遍感受。喜人的变化,折射出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要知道在过去,京津冀居民口中的顺口溜是,发展资源“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土地面积超过21万平方公里,承载了超过1亿人口,很长一段时间来,发展不平衡产生的“虹吸效应”,导致京津两地不断发展壮大,周边地区却难有起色。反过来,交通设施不畅、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长期困扰北京。

如今,在京津冀发展的大思路之下,协同发展的战略不断深化。北京新的“两翼”——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新城,一种全新的战略构想,激荡了华夏大地。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一把金钥匙。“落子占星,全盘取势”。做好统筹协调“大文章”,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于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幅区域协调发展的恢宏画卷正在神州大地绽放新的精彩。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的代表。

2018年11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整个长三角地区,都正在受益于此。过去3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长三角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聚焦“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三大使命,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立足“一极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如今,长三角这个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基本形成。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从2018年的24.1%提高到今年前三季度的24.5%,呈现出明显的强劲活跃增长特征,长三角地区对全国经济影响力带动力不断增强,对全国经济贡献率持续提高。今年6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部署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区域联动发展等9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并按照清单制、项目化工作推进要求,列出了3张清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党中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确立了国家的“江河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16年以来,他先后来到长江上游、中游、下游,三次召开座谈会,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再到“全面推动”,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生机勃勃的长江经济带,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今年上半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24.88万亿元,同比上升14%,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6.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黄河流经的9个省区,把保护黄河作为治国理政的大事来抓。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正式提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构想,此后又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中央会议,专题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和规划纲要。今年10月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细致入微的安排,搭建起黄河保护治理的“四梁八柱”,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又推进了一大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个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相继落地: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陆续印发。这些重大战略,结合各自区域优势,在方向上各有侧重,但无一不回应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空间布局更加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正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十四五”开局之年,长三角、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重大战略继续向纵深推进。与此同时,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分别为12.8%、14.7%、11.5%、10.2%,主要指标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恢复势头良好。

如今,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东北地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生机;中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国家现代化经济增长新动能区域的功能进一步凸显;东部地区先行先试,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一项项重大举措的相继落地,正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上半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中国星网作为首家央企总部在雄安新区注册落地;长三角科创产业融合发展的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更好、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提速,前海、横琴、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规划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迈向深入。

更为重要的是,一项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正在实践中探索出来,成为推动整个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经验。长三角编制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京津冀推进异地门诊直接结算和医保一体化,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江西、贵州、宁夏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这些,不断为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注入动力。

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今,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而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就是推动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抓手。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新动能蓬勃生长,新局面不断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正呈现出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

展望未来,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定能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责任编辑:曲统昱]
标签: 区域协调发展   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