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经济大家谈|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系列专家解读之二

经济大家谈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系列专家解读之二

作者: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余林徽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关系不断调整,由统筹发展转为一体化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缓解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需要进一步打通城乡间的循环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关键是“打通循环”。打通循环,微观层面上是要实现要素间的循环;中观层面上是要实现区域间的循环;宏观层面上是要实现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循环。

从收入端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待改善,亟需提升农村地区收入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而在立足国内大循环的主基调上发挥农村地区内需能量,促进经济增长。

从就业端看,城乡居民就业差距仍然存在。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具有创新潜力的人力资源将越来越受欢迎。而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在传统就业岗位的竞争中不具优势,更需要政策支持与保障。

从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成果来看,农村地区与农村人口具备充分的生产潜力与务工能力,能够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对外输出供应。需要我们建立和完善城镇与农村间的双向流通机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激发农村发展潜力

深化户籍制度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同步进行

要同步深化户籍制度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放松农村向城市以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落户政策,促进人才要素流动;要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盘活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宅基地,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同时为大力发展农业奠定基础。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在政策激励下,部分人才回流农村,因地制宜,为贫困地区提供发展新思路、制定发展新道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巨大成效,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脱贫成果来之不易,更加需要建立健全完善机制以保障脱贫成果长效性,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政策引导,不仅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而且要针对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要建立农村地区产业链或完善农村地区产业链环节,扩大农村产业规模,提高农村产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要加强三农人才培养,补齐农村地区发展短板,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市与农村地区间要素流动畅通。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与“三农”创业创新并举

不同于大体量的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数量众多,能够提供相对更多的就业岗位,助力实现“六稳”“六保”。立足于国内大循环的需要,应为小微企业提供便利,支持其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生存,以吸纳更多劳动力,进而推动经济长久稳定发展。同时,要加强农村地区创业创新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新的岗位来保就业、稳就业,另一方面可以适应当前数字化改革的生产方式,推动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与农村之间资源要素的双向流通。因此,要稳定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小微企业经营负担;要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加大信贷供给,疏解小微企业经营周转困难,更好发挥普惠金融服务作用。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系列专家解读

经济大家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