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想建党 > 正文

【七一论坛】“四个伟大”蕴含的战略思维

1634527515912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四个伟大”是深入了解党治国理政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的重要切口,是走好中国道路的指南针,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在当代中国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四个伟大”的整体性,体现了谋划宏伟目标和落实战略举措同向同行的战略思维。作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中的重要顶层设计,“四个伟大”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也不是部分的随意拼凑,是战略目标、战略举措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四个伟大”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其中实现伟大梦想是最终目标,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是实践举措,这四部分相互融通,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是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辩证统一。实现伟大梦想作为战略目标,对其他三个“伟大”起着统领和导向的作用,是三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反过来,这三个“伟大”又为伟大梦想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推动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四个伟大”中,每一个“伟大”都有其具体的定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推动着系统的有序运行。首先,实现伟大梦想是其他三个“伟大”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在“四个伟大”中具有最高层次的意义。无论是进行伟大斗争,还是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亦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迈向新的境界,三者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其次,进行伟大斗争贯穿在“四个伟大”的全过程,是其他三者运行的重要抓手和现实途径。在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过程中,势必会遭遇各种矛盾难题、艰难险阻、风险挑战,而破除这些难题就必须要“时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斗争精神、革命精神解决老问题新情况,通过把握斗争方向、发扬斗争艺术、提高斗争本领,推动“四个伟大”往纵深方向深入发展。再次,建设伟大工程是根本政治保障,起决定性作用。只有一以贯之、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和巩固党在治国理政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始终把党建设得更加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有宽度有广度,才能不断破解治国理政中的各种困境难题。最后,建设伟大事业是整个系统的目标导向,居于基础性地位。只有旗帜鲜明、道路正确,实现“伟大梦想”才有底气、进行“伟大斗争”才有指引、建设“伟大工程”才有干劲。相反,离开了“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伟大工程”“伟大斗争”既模糊了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迷失了前进方向。

“四个伟大”的发展性,体现了善于继往开来、注重开拓创新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主要是对未来发展各要素的思考,而未来源于历史、植根于现实,具有继往开来的鲜明特色,因此,既要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四个伟大”,对形势做出科学的判断,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也要追根溯源,总结经验,将事业做得更加出色。“四个伟大”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依据,体现了我们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治国理政全部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创造性发挥。“四个伟大”以尊重历史、继承历史为前提,以发扬历史为重点,是沿着党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不断发展的产物。比如说,“建设伟大工程”最早提出始于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写作的《〈共产党人〉发刊词》,在文中毛泽东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归结为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其中党的建设是起关键作用的,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时代主题,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这个时代主题是党历届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用“伟大事业”对这个主题进行了高度凝练。所以说,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贯穿于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百年历程中。在党的十八大以前我们党就曾把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并提,所以说“四个伟大”的并提实质上就是在新形势下对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延续和传承,更加强调治国理政方略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强调系统推进和协调规划。

“四个伟大”是历史的现实的,更是面向未来的。历史——现实——未来,是“四个伟大”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实践过程中三个重要节点。从“四个伟大”自身的发展逻辑来看,它是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它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化解国内风险挑战的现实指导方针;它是“十四五”实现新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选择。从“四个伟大”的内部组成要素来看,无论哪一个“伟大”,都是与党的治国理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个伟大”的现实性,体现了立足国情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战略思维。“四个伟大”是顺应时代潮流并引领时代发展的科学视野,不仅符合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事业的现实需要,也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符合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历史意识和价值意识,是经过实践检验得出的科学真理。“四个伟大”背后,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仍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奋斗目标没有变,但也呈现一些新的发展特征和发展局面,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正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风险性、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因素明显增加;从国内来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如何解决当前这些变与不变的现实问题,“四个伟大”是一个对症下药的好处方。具体来看,“进行伟大斗争”目的在于解决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设伟大工程”目的在于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更好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这是我们的事业破难题立新局的关键所在;“推进伟大事业”目的在于搞清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道路要正确、主题要鲜明,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开辟治国理政的新篇章;“实现伟大梦想”目的在于明确我们朝什么样的目标为之永久奋斗,因此只有把准方向、明确目标,“四个伟大”才不会丧失前行的动力。

“四个伟大”的统一性,体现了坚持总体谋划和加强重点推进辩证结合的战略思维。“四个伟大”是党治国理政的总纲和根本遵循,明确规划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框架和路线图。“四个伟大”是党中央立足新的发展方位,从全局出发所作出的总的战略性决策,它涉及国内外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建党之日起几代共产党人就不断厉精为治,秉持斗争精神和革命精神,在各个时期根据现实国情提出不同的战略部署,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从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年计划”、实现“四个现代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都是蕴含于这个伟大梦想其中的不朽诗篇。

作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生动运用和创新发展,“四个伟大”不是单纯的从宏观到宏观,而是既立足全局又关注重点,是宏观与微观、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运筹帷幄,注重从精神状态、主体力量、发展道路、思想旗帜等影响中国发展大局的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入手,研究制定实施具体的目标、方针、措施,使“四个伟大”既具有立足战略全局的高度,又具有覆盖多层次架构的厚度、采用多样式方法的广度、涉及全方位发展成果的宽度,向世人展现了一副未来发展的宏伟工作布局图。“为什么要治国理政?”“怎么治国理政?”“谁来治国理政?”“治国理政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四个伟大”明确回答了这些问题,避免了理论抽象和教条主义的空洞。只要在实践中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就能实现党和国家事业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作者:张雪薇,苏州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研究生宣讲团成员,202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林心杰,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研究生宣讲团成员,2021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