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在学习戍边英雄中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最美赞歌”

网评

9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高原戍边模范营”全体官兵回信。习近平在信中表示,边防部队战斗在强边固防第一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强化使命担当,发扬优良传统,加强练兵备战,忠诚履行好卫国戍边职责,努力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雪山回荡英雄气,风雪边关写忠诚。“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戍边官兵用鲜血、用生命书写着新时代最美的爱国赞歌。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以一种因爱而生的对祖国荣辱兴衰和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贯穿始终,积淀成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品质。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价值追求。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在新的征程上,英雄的戍边官兵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升华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戍边英雄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须“践行在当下”。有人说,选择这片高原,是既需要理想、更需要勇气的。天下有那么多的好地方,一颗颗年轻的心却偏偏选择了边关。戍边官兵时刻铭记着:“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戍边英雄们的心中有着宁洒热血、不失寸土,赤胆忠诚、皆为祖国,官兵一致、生死与共,以身许国、青春无悔的坚定执念。

英雄业绩光耀山河,英雄精神催人奋进。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扎根高原、奉献青春,在雪域边关以身铸界碑;面对严峻复杂的现实考验,他们常备不懈、枕戈待旦,有理有利有节斗争,坚决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和边境地区和平安宁;面对疯狂挑衅和暴力攻击,他们毫不畏惧、团结战斗,以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赤胆忠诚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践行了“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铿锵誓言,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爱国主义又被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爱中国共产党、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相统一,才能让爱国主义保持鲜活、真实的特色。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也是从历史与实践的角度对爱国主义本质的深刻把握。我们要时刻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敢于攻坚克难,最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用好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铸魂育人,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学习戍边英雄、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须“深入涵养情怀”。丰碑永恒,光照千秋,英雄勇敢无畏,只因责任在肩。新时代的戍边英雄们发扬喀喇昆仑精神,克服极度高寒缺氧,守边护边、不怕牺牲,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战位上。时刻铭记的是,我们身后就是祖国,当国家受到侵犯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冲锋向前,“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祖国的主权守丢了!”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新时代卫国戍边的英雄官兵,产生于斗争一线的磨砺考验,成长于奋斗强军的火热实践,献身于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他们的事迹精神具有鲜明时代价值和强大感召力量。我们要学习他们听党指挥、听令而战的忠诚品格,敢战善战、矢志打赢的使命担当,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团结奋战、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以身报国、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高擎伟大爱国主义的精神火炬,赓续革命英雄主义的血脉基因,时刻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诠释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发动社会各界表达对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忆,更好地宣示中华民族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进而抒发出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砥砺新征程、赢取新胜利的壮志豪情。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寸山河一寸血,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挺起了民族脊梁,是他们沿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指引捍卫了国家的主权。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文化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们骨子里永不改变的血脉基因。今天我们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景光明,我们要时刻铭记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的坚定信念,激发斗志、凝聚力量,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作者:张凝 贵阳市修文阳明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