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把握新的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摘 要: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形势看,国际格局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拓展;从国内形势看,我国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发展势头没有改变。在这种背景下,需要用好用实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国共产党 百年奋斗目标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指能够实现民族或国家特定战略目标的历史时段。是否敢于作出战略判断,能否善于运用战略判断,是一个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毛泽东同志曾在1936年12月强调,“战略指导者当其处在一个战略阶段时,应该计算到往后多数阶段,至少也应计算到下一个阶段”[1],并在1945年5月进一步指出,“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2]。中国共产党一直注重用“历史的望远镜”分析时势和制定战略,并将其转化为我们党具有的显著优势,使得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任何其他政党都比不上的“最有觉悟,最有预见,能够看清前途”[3]的政党。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积累的深刻洞察力和敏锐捕捉力来分析时势、应对风险和挑战。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新世纪将要到来的时刻,我们面对着严峻的挑战,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党的十六大报告预判,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阐释了“机遇”与“挑战”的辩证关系,强调必须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基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再次对“重要战略机遇期”进行了科学判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提振了信心,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窗口的紧迫性。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这一情势作了进一步说明,用“深刻复杂”高度概括描述了国内外形势变化,指出我国前景十分光明,但挑战也十分严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在今年1月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中国主动参与塑造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国际格局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一方面,随着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引领和重塑力量减弱,但他们并不愿意交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导权,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逆势发展,群体性崛起进程加快,对既往全球格局形成冲击,重塑了权力和利益再分配规则,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

另一方面,在孤立主义、霸权主义等主张影响下,全球疫情、中东乱局等危机和冲突的影响被不断放大,对国际政治秩序产生重大影响,导致美式资本主义神话破灭,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社会分化撕裂。同时,全球“治理赤字”的扩大与治理体系的供给和调整并存,新的有效的治理方式尚未形成,尤其是众多“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爆发,给世界格局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传统治理格局下的治理效能递减,治理供给的缺口持续扩大。

世界经济格局复杂曲折,逆全球化思潮抬头

合作共赢不再是必选项,对立封闭的“以邻为壑”的做法成为一些国家应对国际国内危机的“紧缩”选项,在不断增加的不确定性背景下,世界经济如何走出低迷,恢复发展态势成为世界性难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进入深刻调整期,全球化趋势也从高潮回落,政治或意识形态力量成为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的重要障碍,“硬脱钩”“制裁大棒”等举措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产业链在持续了近30年的扩张后出现收缩。国际经贸规则和全球治理体系加快重构,区域化架构或规则不断推进,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走向。

世界经济发生新旧动能的过渡交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发展积累和总体布局,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覆盖了产业链上中下游,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约三成,世界500强上榜企业数(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超过美国,已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日益显现,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日趋深入。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稳定器功能的不断增强以及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不断提升,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规模的差距不断缩小,“一极独大”的传统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不断加剧,业态和局势都处于快速调整期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轮,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化为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较量。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技术、量子科技等新技术新发明不断涌现,再加上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进行技术垄断、技术遏制和技术制裁,迫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向技术创新、走向技术自强,在催动竞争的同时也重构了全球科技版图。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应运而生,给当今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新挑战和新体验。

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但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发展势头没有改变

就国内形势而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需求结构、人口结构、生产条件、资源环境等都发生了变化,面对的新旧矛盾和各种风险挑战也更多更复杂。尤其是在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大,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逐渐显露。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不仅没有结束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且为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更高发展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自主探索、自主开辟,以具有内在创新意识为导向的回应世界性发展难题和普遍性发展困境的现代化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出来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中国的发展成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正确性,说明这条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伟大的实践根基,是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改变落后就要挨打的面貌,实现中华民族走出殖民、走向独立、走向自强、走向复兴的正确道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判断战略机遇、抓住战略机遇和用好战略机遇的思想武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在伟大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性成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庄严宣告”从实践层面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根本问题,而“九个必须”更是将全国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确保能形成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前进的历史合力。

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用好战略机遇的“四梁八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顶层设计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江山论”。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保证了国家的人民性,确保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创造、由人民共享,实现了共同富裕发展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两方面的统一,兼顾了公平与效率。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些都为我国利用制度优势化危为机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和强大政治动力。

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起用好战略机遇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智力支撑,凝聚了全国人民对国家发展前景的共识与自信。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起十四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必将提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推动中国人民在变局的“变”与“机”中披荆斩棘、劈风斩浪、奋勇前进。

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这是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关乎党的千秋伟业的重要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要判断有五个方面的依据,一是全世界人民热爱、拥护和支持和平,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二是推动世界性难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力量的努力,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掌握的巨大资源让我国成为解决全球问题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一方力量;三是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不以个别组织、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意志而转移,阻碍全球化进程必将遭到全球人民的反对;四是我国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瞻布局初显成效,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重大成果,我国走在科技创新的第一梯队;五是我国拥有巨大且尚未完全激发的市场潜能,市场吸纳能力和消化能力独一无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因此,“时”与“势”与我们紧紧相连。总的来说,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结构优化的态势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也没有改变。

用好战略机遇期,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

虽然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我们仍要保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定力,科学预判变局中的“变量”,最大限度地扩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空间,延长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战略机遇“窗口期”,进一步用好用实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对于“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方法论上,要高度重视“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用好“机遇”与“挑战”互相转化的辩证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在主观能动性上,要练就“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打好危机转化的“战略主动战”。机遇在所有人面前都是公平的,关键在于怎么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用好机遇。“守株待兔”式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化被动为主动,通过“走一步想几步”的战略谋划,以不断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实力为基础,从历史与现实中、理论与实践中找到应对危机、“转危为机”的具体方略,才能赢得主动、优势与未来,从而维护、拓展并且积极塑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空间和战略机遇。

在具体举措上,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挖掘危机和挑战背后的新机遇,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一是加快国内经济结构的内部迭代升级,准确把握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开局特征,加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和扶持力度,对传统产业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造升级,以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托面,构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的现代化经济结构;二是继续深耕基础科学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坚持“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破解阻碍我国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有效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三是抓住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机遇,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拓展发展空间,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激活发展潜能,提升发展能级;四是毫不动摇地推进绿色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一环与重要工作持之以恒、不打折扣地落实和坚持下去,积极开展“双碳”背景下的国际合作,加快“绿色地球村”建设;五是发出中国声音,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增强创造和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的能力。

总之,“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4]抓住用好新形势下的新机遇,对于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21—222页。

[2][3]《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200页、第203页。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2页。

责编:臧雪文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