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特征与基本规律

摘 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党百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基层党组织在党的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不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科学化。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始终与党的事业相适应,要深刻认识基层组织建设的特征和规律,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新发展。

关键词:基层组织 党的建设 历史经验 基本规律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特征

坚持基层党组织在党的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

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基层组织在组织体系建设中的基础作用与重要地位。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凡有党员五人以上的地方,应成立委员会”[1]。二大党章规定,“‘组’是党的组织系统的基本单位”[2]。中共四大《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中规定,党的“基本组织”是支部。1926年中组部发表的《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指出,支部是基本组织,是党在群众中的核心,“党的一切政策和计划,要经过支部才能实现”[3]。同年7月,中共第三次扩大执委会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对党支部的组织意义作出说明,强调支部是党之组织基础,群众之核心,党的生活之核心,是党战斗之武器,要“把党的真正基础建筑在各个支部上面”。中共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指出,党支部是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工作单位,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之桥梁。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愈加重视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八大党章中用“党的基层组织”代替之前“党的基本组织”与“基础组织”等说法,并对基层组织地位作了明确规定。十二大党章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4],明确提出新时期基层组织“八项基本任务”。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要问题的决定》,系统阐述基层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并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5],担负直接联系、宣传、组织、团结群众,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责任。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发展,党对基层组织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日渐成熟,积极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开拓创新中与时俱进

百年来,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根据世情国情与党情变化,我们党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畏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

革命时期,党通过基层组织动员与组织人民群众完成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并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人民军队建军伊始就通过“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确定并巩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原则。抗日战争时期,采取自上而下办法,各地恢复发展党组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党委员会条例草案(初稿)》明确规定党支部是“军队中党的组织基础”“支部委员会为全连的最高领导机关”,通过党支部增加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注重从思想上建党,为在执政条件下党的组织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解决新问题新矛盾,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创新完善基层党组织内容方式与体制机制,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使基层组织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重视发挥并完善基层组织在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回首百年,党在不同时期都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在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中的教育、管理、监督、组织等功能的发挥。

在民主革命阶段,基层党组织承担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的功能,党聚焦紧密团结党员组织群众进行革命斗争这一中心,做出相应规定与指示。194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对党支部实施党员教育的方针、计划、教材,以及教育干部的方式方法等作出规定。七大党章把“吸收新党员,征收党费,审查与鉴定党员,对党员执行党的纪律”[6],以及“教育组织党员学习”作为支部基本任务。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围绕把基层组织锻造成自身执政的组织基础做出一系列举措。1954年,第一次全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进一步在农村发展党员,经过土地改革的乡都要建立基层组织,农村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要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纪律教育。十二大党章把“对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遵守纪律”[7],作为基层组织八项基本任务之一。十四届四中全会重申基层党组织管理监督功能,强调落实从严治党,要建立一套管理监督党员的务实管用有效的体制机制。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文件指出基层组织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8],赋予党员队伍更多生机活力。新时代,围绕服务型政党建设,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锤炼群众工作本领,优化群众工作体制机制,推进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增强服务功能,促使基层组织功能进一步完善。

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重视制度规范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大胆探索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取得显著成效。1926年,《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中,首次明确支部内部教育与宣传标准,以及支部书记责任与技术工作等。1927年第三次修正党章,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 [9],确立了党的组织原则。1929年,古田会议首次以决议形式对基层组织及活动作出具体规定,重申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提出一系列党员的根本行为规范。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七大党章对基层组织建设设置原则、组织制度、职责任务给予说明,为基层组织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遵循。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对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化的认识不断深化。1954年,全国第一次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会议,对执政条件下我国农村党支部组织形式制度与教育作出详细规定。1956年,八大党章对基层组织地位与作用、任务、党员入党条件、权利和义务等作出新规定。1963年,党中央颁布了关于农村、国营工业企业等领域基层组织的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进一步规范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不断开辟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化新境界。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并指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已经成为党的建设的突出环节。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方针和基本思路。党的十七大对基层组织设置与功能作出新表述。另外,党中央还颁布了一系列加强国家机关、农村、中央企业、社会团体、非公有制企业、普通高校、街道等地区或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的法律法规条文规定,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本规律

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始终与党的事业相适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把握大势,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回首百年奋斗史,不同历史时期,党始终围绕中心工作,确立了适应不同时期任务的基层组织建设路线方针政策,促使基层组织不断发展。面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新思路,开创新模式,开辟新境界,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解决一些基层组织弱化、虚化和边缘化的突出问题,使基层党建与党的事业协同共振,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础。

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中,推动基层组织建设

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其百年发展史也是理论探索与创造的历史,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不断深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0]的总目标,提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并在此引领下,进行支部建在连上、民主集中制、整顿党的队伍、培养造就大批党员队伍、加强作风建设等实践探索,把大批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强大的组织基础。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要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全面推进党的自身建设。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形成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和工作布局,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科学化轨道上不断推进。

基层组织建设是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它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及效果。基层组织建设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政治功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11],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建设经得起各种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真正落实党的远大政治目标和政治理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性与科学性是统一的。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愿望”[12]。我们党的建设是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统一。从历史逻辑看,党始终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为政治引领,不断探索基层组织建设规律,制定出反映实际、符合中国现实的党建政策策略,指导基层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领导人民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从实践逻辑看,完成新的历史使命,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基层组织的政治属性;同时,要坚持科学性,正确把握并遵循基层党建规律,找准提高基层党建质量的结合点与着力点,聚焦关键重点,持续精准发力,才能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主动,基层党组织才能获得发展

回顾百年历程,党的历史使命随时代变迁而演变,历史任务也不断更新,党的基层组织功能、角色及方式方法必须随之改变,以因应时代潮流,完成历史任务。在革命时期,党作为革命党,担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之重任,基层组织的概念经过组、小组到支部的演变,党支部的地位经历了从基本单位、基本组织到基层组织的变迁,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表现为教育、组织群众和发展、教育党员。

新中国成立后,党转变为在全国长期执政的党。基层组织完成了计划经济时代 “超政治”组织到市场经济时代维护党执政根基的职能转变,其功能体现在政治引导、社会协调、利益整合、教育管理、监督与服务党员等方面。基层党组织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主动,通过自身改革创新,主动融入社会,活动方式完成了行政化向社会化、封闭型向开放型、垂直型向扁平化、单一化向多元化、粗放式向精准化的转变。基层党组织在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中赢得良好发展,基层党建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四位一体”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规律

自成立以来,我们党便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建设,以着力提升组织力为目标,进行长期的不懈探索,形成了思想教育、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满足中国社会需要、不断成长壮大的基层组织建设道路。并且,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提升基层党组织之组织力的规律。这一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提升政治领导力。无论是古田会议、延安整风,还是历次学习教育活动,都强调坚持思想引领,通过教育让党员思想和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全面提升政治领导力。

其次,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提高组织覆盖力。改革开放时期,党积极适应形势变化,积极探索在社会各个领域,在新产业、新业态、新型社会群体中嵌入基层党组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有效扩大了党组织的社会覆盖面,巩固了党的群众基础,织密了党的组织体系。

再次,提高党员队伍质量,增强发展推动力。井冈山时期,通过整顿党员队伍,增强了党的战斗力。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能不能把中国建设成伟大社会主义国家,关键在执政以后能不能把“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好”。改革开放后,党提出干部队伍建设“四化”目标,大力推进政治生活民主化。新时代,党提出 “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是组织工作主要任务,持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培养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高质量党员队伍,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最后,坚持民主集中制,提升组织监督力。民主集中制是党生命力创造力的制度保证,彰显了我们党强大的组织优势和组织监督力。党在不同时期,不断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并通过制度化建设加以落实,不断巩固和增强党的组织优势。

【本文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培育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SK2020005 )阶段性成果;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张玉容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释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4页。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94页。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611页。

[4]《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第111页。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65页。

[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132页。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2页。

[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页。

[9]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144页。

[10]《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02页。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62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8页。

责编:贺胜兰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