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政治站位的“找准”“站正”与“提高”

【访谈嘉宾】

田改伟: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陈志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冯留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马振清: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

陈洪玲: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导

杜玉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贺东航: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党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人民论坛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找准政治站位,那么“找准”政治站位的衡量标准有哪些?如何定义“准”?

田改伟:“政治站位”不是一句口号,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找准政治站位,就要首先了解政治站位的内涵,“找准”政治站位的衡量标准。

定义“准”,首先要准确理解党的性质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要提高政治站位,就要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从党和国家性质和前途命运的高度来把握政治站位的深刻内涵。其次要准确理解中央方针政策。党中央在不同阶段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重要部署,是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基础。必须要准确理解、完整把握、全面落实,自觉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部署和推进工作,提高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就政治站位的衡量标准来看:第一,看是否可以实现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有不同的历史任务,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赋予当时的革命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当前“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党的任务目标是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因此,理解政治站位,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

第二,是否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既不能为所欲为,也不能为官不为;既不能滥用职权、胡闯蛮干,也不能身居其位、不谋其政。以“是否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为衡量标准,是找准政治站位的重要一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党中央提出的方针政策对于衡量一位领导干部的政治站位、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是否牢记党的性质、宗旨,为实现党的目标努力奋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衡量政治站位的基本要求。

陈志刚:找准政治站位,首先要站在政治高度看问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根本上讲,都与政治建设软弱乏力、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有关。”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谋划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如一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要保持政治定力,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其次,要从政治大局谋事情。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必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必须善于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树立大局意识,从大局出发,抓住问题的要害,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抓住主要矛盾,避免盲人摸象,或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迷失方向。

再次,要坚定政治立场为人民。国之大者的力量在于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要成就大国、大业,必须把人民摆在首位。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要把人民拥护与否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增进民生之福,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贺东航:一般而言,政治站位即表现为在认识、分析与处理政治问题、进行重大政治决策时,所站的政治立场和应该具备的政治高度。宏观上来看,“找准”政治站位的衡量标准包括政治立场、政治觉悟、思想认识、政治路线、政治方向、政治操守、政治原则、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本色、政治担当及政策执行等要素。对于“找准”政治站位的“准”,客观而言,就是政治立场、政治觉悟、思想认识、政策执行等是否真正与党中央决策部署高度一致,是否任何时候都做到与党同心同德、同向而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把手做工作要首先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经常校正偏差,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决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偏了。”

人民论坛记者:共产党员的政治站位,既要找准,又要站正。请问“找准”是否就一定能“站正”?“站正”还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杜玉华:“找准”政治站位不一定能“站正”政治站位。一般来说,前者是一个认识问题,后者则是一个实践问题。“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也就是说,实践可以检验知识正确与否,而知识却不能证明实践是否有效。就政治站位而言,“站正”的逻辑前提是“找准”,但是“找准”并不意味着必然能够“站正”。因此,“找准”政治站位是“站正”政治站位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站正”政治站位还受到政治立场、境界情怀、制度体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取决于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坚定的政治立场是站正政治站位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共产党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态度坚决,不做“老好人”,不搞“两面派”。要把党性铸入思想深处、融进血脉灵魂,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真正做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果”。

第二,取决于境界情怀的宽广性。高远宽广的境界情怀是站正政治站位的情感源泉。如果每个人都从个人利益角度出发,搞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提高政治站位就无从谈起。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党执政兴国的高度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做到心里有人民,胸中有大局,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三,取决于制度体系的完备性和执行力。完备的制度体系是站正政治站位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系列党内法律法规、条例,这对于规范党员站正政治站位具有重要作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决贯彻执行这些党内法律法规、条例,才能更好地促进广大党员站正政治站位。

田改伟:很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难”,在政治站位上也是如此,不少人“找准”站位往往不一定就能“站正”。现实中,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淡薄、贪污腐败,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枉顾人民利益,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辜负了群众对其的信任和期望;有的党员干部对中央精神领会不够甚至误解,在工作中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得过且过,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各项改革发展任务的落实;有的党员干部政治野心膨胀、思想变质、行为扭曲,甚至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胆大妄为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瞠目结舌的事情,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利益。这就意味着,“找准”并不等同于“站正”。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还是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站正”与个人党性修养是否强大、个人理想信念和政治素质有重要关系。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于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