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教育参阅 > 正文

做一位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者

“如果教师的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将德育融入教学,他是一个教育者;如果教师看重的是眼前的知识点,他仅仅是一个教学者;如果他只看重眼前的得分,反复操练,他最多是一个训练者。”周彬教授《课堂密码》一书中的这句话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和学科教研组长,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怀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心情,围绕生物教学这个中心,锚定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和教研组老师一起,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真正的教育者。

以学科思想统领教学

学科思想和方法是一门学科之魂,也是学科教学最后能留给学生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多年的生物学教学实践经验,让我懂得,要想教好一门学科,就必须把握学科的本质,吃透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引领学生实现超越分数之外的长远目标,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教学。这种理念也植根于我所引领的教研组中。2011年,学校生物教研组群策群力,结合国家课程标准,提出了“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培养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的教育目标,并且将其分解为四个分目标: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健康生活。

安军老师

安军老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在生物学教学中,我特别重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并结合生物学的特色,努力在科学知识的传授中渗透德育因子,引导学生重视生命、重视环境、重视健康,懂得生而为人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学习“神经递质”时,联系“毒品”“酒精”“尼古丁”使人上瘾的原理,教育学生拒绝毒品。每次讲到与健康相关的内容,同学们都会聚精会神,专注汲取知识。又如,在“生态工程”的教学中,我引入了 “阿拉善科学治沙”,结合生态学知识和自然选择的原理来理解科学治沙的方法。运用系统论的观点解释优化系统结构,发挥系统的功能,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必然面对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发展。从系统论的高度,认识“人”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说,这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法,不仅传递了科学知识,培养了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以学科思想统领教学,还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我主要通过组织课外实验和学科阅读来实现。作为一门实验学科,生物学实验是学生掌握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必要途径。因此,中午时间在实验室陪着学生做实验成了我的日常。这些实验不仅来自教材,还来自学生的疑问,比如“种子萌发,有机物真的会减少吗?”“超市卖的免洗洗手液真的有杀菌作用吗?”……我们还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在选修课上开展分子水平的实验。如,用头发毛囊鉴定人的性别,将绿色荧光蛋白转入烟草。虽然有些实验失败了,但这些实验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科阅读是我开展教学的另一法宝。通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可以获得终身发展,这也是培养学习型人才的应有之义。具体而言,我会从“精读”和“泛读”两个方向着手,指导学生进行教材精读和科普读物的泛读。精读是要求学生针对教材内容,学会做阅读笔记和画概念图,加工所学内容。泛读则以兴趣为旨归,引导阅读与生物学科有关的课外书,以“读得进去就读,读不进去不要勉强”为原则,重在激发兴趣。当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与课堂教学知识产生共鸣时,他们会非常兴奋。广泛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同化课内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还会影响学生未来的择业方向。许多毕业生表示,这样的教学对大学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了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生物学的学科思想既是科学的,又是人文的,生物学的世界浸透着人们对人本身、生命和死亡本质、健康的价值和意义等问题的认识,对中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以“概念教学”促进教师发展

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滕豪斯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教育观,引发了教师身份定位的一场革命。这种观点认为,实践性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品性,教师长期身处教学一线,是最了解教学困难、问题和需求的人,也是对教学的成效具有直观感受的经历者,是最具备教学研究的条件人,因而应该成为研究者。在我的教育生涯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践研究》是我和教研组同事们作为研究者的典型代表,也大大促进教学,成为我们教师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2010年,我所在的教研组的研究项目《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践研究》正式立项。这是一项基于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研究,它的研究问题源于同事们在教学中的真问题,即生物教学中,为什么要区分事实和概念?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为何如此重要?怎样进行概念教学?在研究问题的引领下,我们积极阅读专业书籍、反思教学实践、提炼教学规律,以学术论文、教学设计等方式呈现了我们的研究成果。艰辛的劳动获得了丰硕的回报,2013年,我们获得了北京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殊荣。然而,我们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经过反复实践和提炼,形成了易于把握的备课思考流程和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和方法,便于新、老教师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组织设计教学过程,利于落实新课标要求。研究的最终目的仍然是教学,是通过促进教师的发展来推动学生的成长。

进而,扩大“概念教学成果”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师生受益成为我们的夙愿。2017年3月,我们向全市推广这项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家生物课标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刘恩山教授的高度评价,他认为大会展示的成果是对新课标理念的很好的解读和诠释。一位与会老师曾说:“我不是生物老师,但为安军老师的报告深深折服,好的研究不仅促进了生物教学,而且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助益良多,希望能够推广到其他学科,引发更多的思考。”

以研究促教学,还要以教学促研究。“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研究从教学实践中来,又回到了教学实践中去,不仅直接提升了核心素养在生物学教学的落实,也帮助更多的教师上好生物学课,最终造福了无数莘莘学子。在真实教育问题的引领下,我们走上了一条成为真正教育者的发展道路。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立德树人。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一路播种,一路收获。多年来,作为生物特级教师,我在精心耕耘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多责任。我不仅是学校的生物教研组长,同时还兼任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导师、海淀区兼职教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答辩评委主席、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实践培训基地研修项目指导教师、北京市职称评审专家、海淀区中学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

众多的责任让我奋力向前,同时也让我在潜心育人者面前诚惶诚恐,感受到教育世界的广阔与深远、艰难与价值。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正是在与教师们的交流中,在与学生们的互动中,我找到了生物教学的真谛,努力朝着成为一位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真正教育者的理想目标阔步前行。

(作者为北京一零一中正高级教师、生物特级教师、教育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责任编辑: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