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教育参阅 > 正文

因材施教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北京市一零一实验学校从2004年办学至今,始终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各个环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充分激发教师团队勤业精业的奋进精神,因材施教,以爱育爱,最大限度拓展学生进步空间;积极探索实践教育,厚植多元育人沃土,在社会大课堂中迸发生命蓬勃成长的源泉动力。心有所向,不惧远方。我们努力为每个学生创设发展的平台和空间,期待我们的教育实践能让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汇德凝情,在严管厚爱中塑造学生品格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为了每一个生命健康成长,北京市一零一实验学校把“不求学生个个成才,但求学生个个成人”作为办学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将育人理念融入日常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创设和谐大爱的人文环境,以爱育爱,润物无声,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校师生赴唐山进行工业实践研学活动

学校师生赴唐山进行工业实践研学活动

加大严管力度,常抓德育细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意识。学校从高一新生入学时就组织学生学习并落实《北京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北京市一零一实验学校校园一日常规》和《德育量化考评细则》等规章制度,引导学生树立规矩意识。在日常管理中,形成了以德育处为主管、学生会为主体,班主任为核心、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教育管理格局,采取各班轮流值周,阶段总结评比,将他律、互律、自律趋于常规化,让良好的习惯不断变成内驱力,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

以爱育爱,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学校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中,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国旗下演讲,振奋学生精神,涵养爱国情怀;早读时间播放文化、科技视频,拓宽学生见识;开展班级认领传统节日宣传活动,既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举办艺术节、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培育学生健康体魄;组织师生到怀柔太阳村开展志愿服务,开展18岁成人仪式等,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

汇德凝情守初心,严管厚爱铸品行。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把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加强日常管理,打造育人平台,让学生在严管厚爱中茁壮成长。

勤业精业,在拼搏奋进中书写教育答卷

学校通过加强干部团队和教师团队建设,铸牢“发掘潜能,创造生命发展”这一信念,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满意的成绩迈出校门,迈向人生新的起点。

以上率下,上下同欲。学校领导团队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多年的从教经历,他们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他们洞悉教育本质,遵守教育规律;他们传承北京一零一中的传统,弘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校训精神;他们深入一线,教学改革有校领导谋划,疑难工作有校领导牵头,专业发展有校领导搭台,教师疾病有校领导慰问。领导班子上下同心,身先士卒,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全体教师拼搏奋进。

勤业精业,甘于奉献。学校本着“以人为本,以师为先”的原则,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校经常组织理论学习会、时事讲座、思想研讨等,筑牢教师信念,培育师者情怀。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勤业精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在我校教师中传递、流淌。一位语文老师曾在手腕骨折的情况下,坚守岗位,不耽误学生一节课,她说:“这是为人师者的担当。”

潜心耕耘,静待花开。教师不只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是学生潜能的激发者,创造生命发展的“大先生”。2020年的这届高三,面临着新高考和新冠疫情的双重考验,教师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复杂。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的教师不仅认真研究新高考指导意见,积极探索走班制教学模式,更注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为他们设计适合的学习方案。疫情期间,我校召开了《家校合作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疫情防控和课程教学相结合阶段的学习》《拼搏 坚持 自信 淡定》等8次线上、线下学生家长会,及时调准学生心态,为学生加油鼓劲。各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迅速适应网络授课形式,采用直播与录课、讲解与提问、分组讨论、审题分享、微信答疑、语音改错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心灵的启明灯。学校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成长,展现创造生命发展的育人艺术。

且行且思,在社会课堂中润泽生命成长

“教育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见,也是我校在教育教学中始终秉承的理念。为探索学生发展的多样性、生成性和开放性,我校探索开发了研学课程和特色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拓展知识边界,为学生创造更加健康、科学、持续的发展空间。

“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我校坚持知行合一,全面育人,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京内参观博物馆、展览馆、名人故居、红色教育基地等,让学生在行走中触摸历史,领略不同文明的独特魅力。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丰富认知,提高自立能力,近两年来我们开发了系列京外研学课程,先后组织了“协同发展京津冀 工业传承新唐山”工业实践研学,“追寻甲骨文踪迹 传承红旗渠精神”古都安阳的研学考察,“走进历史文明奇迹 感受厚重秦陇文化”陕西人文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性学习,“品味江南历史文化 助力中华伟大复兴”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在研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六个一+N”课程模式,即“一次讲座、一个仪式、一次表演、一些美食、一次定向活动、一次汇报,N种特色体验”,让学生在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品人间百味,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通过完成课题将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通过研学汇报将体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社会实践拓展育人深度和广度,社会课堂润泽学生心灵成长。多年来,我校一直与北京市海淀区天云听力言语康复中心合作,坚持开展“爱心帮扶关爱聋哑儿童”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这群身残志坚的孩子们,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生活。“在我的概念里,他们也许会因为与生俱来的缺陷而自闭,但我没想到他们会那么乐观,那么努力!在不能完全听到声音的情况下用一周的时间背下了《道德经》,这需要多么强大的毅力啊!”这是我校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后写下的感受。学生零距离接触聋哑孩子,与他们用手语交流、谈笑、游戏,感受爱,奉献爱,体会到尽管烛光微弱也能温暖人心,坚定了“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信念,感悟到涓涓细流终能汇聚成滔滔江河。

实践教育让学生以扎实的知识为支撑,躬身实践,身体力行,在社会大课堂中求真知,怀天下,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我们秉承初心,不忘育德为先的宗旨;我们因材施教,不改俯首奉献的本色;我们积极探索,拓展生命成长的空间。教育是静待花开的事业,但教育的发生,却又那样自然,心之所向,行之所至,采拾成长,桃李满枝。

(作者为北京市一零一实验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