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教育参阅 > 正文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培养卓越担当型教师

——聚焦北京一零一中教师发展中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育领域的前行者,面对着国家和社会各界更多的期待和要求。怎样有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成为当下各中小学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在此情形之下,“教师学习共同体”这一教师校本培训理念成为了许多高品质学校进行教师培养的理性选择。“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在教育教学场域中,以共同的价值理念为引领,建构起来的一种以对话、交流、反思与合作为特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理念。

学校部分首批学术委员合影

学校部分首批学术委员合影

近年来,北京一零一中通过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的行动研究和实践活动,形成了面向全体教师的立体化培养体系,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领导力方面形成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也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归属感、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

回应现实,培养高素质“卓越担当型教师”

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这一职业兼具着专业性与实践性,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需要深刻的理论性和丰富的实践性。“卓越担当型教师”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既是每一位教师存在着巨大潜力的所在,也是符合教师期待,回应学校需求,满足社会期待的所在。

2019年5月成立了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作为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和教育集团校,拥有一支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以及北京市“骨干”“学带”“特级教师”等称号的整体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总体呈现出学历高、职称高、影响力高、自我期待高、专业发展和培训需求高等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品质的提升,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也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如教师整体专业发展质量如何与之匹配、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如何一体化、集团各校区之间的一体化教研和科研如何落实等。为培养卓越的教师队伍,我们要勇于面对这些挑战,从全局考虑,从具体出发,以“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杠杆支点,巧妙撬动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

对此,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教师发展中心”以教师学习共同体为载体,构建起面向全体教师、横纵贯通的立体化培养机制,推动教师队伍全体、全面发展,有效践行教师教育理念。

厘清要素,推动教师学习共同体常态构建与运行

“教师学习共同体”概念源自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其在教育领域和教学现场的一种具体化,通过共同的教育价值追求和专业发展愿景把参与者们汇聚在一起。满足参与主体、愿景设定和制度保障三个基本要素,才能使之成为常态化的校本培养机制。

“教师学习共同体”要做到覆盖多元群体,凝聚发展共识。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重点组织形式在于“共同体”,因此需要覆盖不同年龄、性别、学科、学段、岗位和发展阶段的教师甚至行政管理者。加入学习共同体的教师需要有主动学习、提升和分享的意愿和共识。多维度、多元化的教师群体的共同体,有助于知识的多样化和经验的汇聚、传承与转化,能够促进教育知识的生成与建构。

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曾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拥有共同的愿景与目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只有基于平等的、全面的对话沟通,并且由传统的单向式、自上而下式的传递转变为双向的互动式沟通,才能在协商的基础上设定共同愿景。而这种共识性的愿景,才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自发性和主动性,符合多元教师群体的不同发展需求,才会形成较强的组织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提供教师持续改变的动力。

在教师学习共同体运行发展过程中,学校要主动搭建平台,提供应有的制度保障,以保证共同体中日常教学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总而言之,在学校层面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理念进行校本化落地,使教师学习共同体从理念到内涵,都内化为学校发展的一种生态,就要厘清参与主体、愿景设定与制度保障这三个要素,保证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

多元路径,以立体化培养机制推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有效落实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中,学校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主导,基于学校师资结构特征,构建起以教师学习共同体为载体的纵横贯通的立体化培养机制。

学校采用“链式培养”来促进教师间相互关联、共同成长。不断迭代的“链式培养”机制,将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结成一条相互关联、实时互动的“链锁”。其核心在于形成前辈哺育后辈、同辈互哺、后辈反哺前辈的校本研修氛围。目前,集团教师“链式培养”机制3.0版在人员结构上,更突出其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其横向上跨越年龄、学段、学科壁垒,纵向上打通教师个体到教师组织的层层壁垒,为每位教师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专业发展赋能等方面。在内容研究上,“链式培养”突出跨界性,一方面强调教师实践与研究的联结性,另一方面强调跨学科性。在活动组织上,突出其灵活性,打破时空局限,除办公室外,“四宜书屋”“少年湖畔”“澄心台”等学校非正式活动场所都可进行,线上网络亦可。

学校校本培训“五大工程”建立教师专业发展通道,通过专业自主与发展互助实现教师领导力与职业发展。其中“博雅工程”和“领航工程”更具校本特色。“博雅工程”对学校具有博士学历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在调研其基本需求的前提下组建的学习共同体,以学科教研“六能”、学科教学“六问题”以及业务提升“八能”三方面内容建设课程,并围绕课程内容设计,通过配备教育教学双师傅和专家同行、开展高级别课题与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为博士教师提供发展平台。“领航工程”对学校专家型教师的培养而设立,学校通过建立学术委员会、成立名师工作室、配备高层次专家导师、自主开展课题和项目研究等方式,给予有力的制度保障,激励名师自主发展。

学校将全体教师的整体性进步和个性化发展作为师资建设的重要目标,并给予有力的制度支持与资源供给。设置专业支持机构,打造“教师发展学院”的同时下设多所研究所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学研、管理和自我成长提供专业系统支持。搭建高端资源平台,学校通过邀请名家引领指导、给予多方位制度及搭建多方位交流平台等机会助力教师多层次、高水平发展。探索科学评价方法,学校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重过程、重实效的评价理念,破除局限于终结性成绩、成就、称号等指标的传统评价误区,修订职称评定方案。同时不断探索“线上-移动-线下”深度结合的评价制度体系,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引领、指导与评价工作。

实践的最终成果才能真正展示实践的价值所在,开展行动研究多年来,经过对全校教师的调查反馈,参与“教师学习共同体”项目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知道如何做科研、能够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科研能力的教师人数大大提高,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解决日常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同时,培养了广大教师的“卓越担当意识”,提升了集团教师的专业归属感、文化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

“教师学习共同体”这一理念正逐渐的内化到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们将以卓越的才能、严谨的态度、饱满的激情面对自己的事业,让一零一中教育集团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出绚烂之花!

(作者为北京一零一中副校长)

[责任编辑: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