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教育参阅 > 正文

“国家级示范校”给出的风向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我们应该如何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供给,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从一所学校的视角,如何把握未来发展的脉搏?

2020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遴选结果,确定了包括北京一零一中在内的一批示范学校,以期在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变革、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今天“十四五”即将开局的节点上来看,这些学校无疑是“十四五”教育创新发展的先锋部队。

那么,北京一零一中这所“国家级示范校”正在着力推进的哪些探索具有风向标意义呢?北京一零一中在北京市高中课改中成为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北京市新课程改革实验项目校,创造性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出版的学校课程实验成果《自我超越,责任担当》获北京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校的实践经验和当前的探索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第一,是全面落实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在各项改革与创新中,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教师作用,攻坚克难,在教育评价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以及迎冬奥、国庆70年庆典、疫情防控等重大活动中,凸显党组织作用,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和学生代表。在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形成教育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方面,党委、支部又起到统筹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扎实推进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极大增强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受到各界好评。

第二,是落实五育并举,进一步完善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坚持五育并举,坚持素质教育与英才教育相统一,丰富个性化、差异化学生培养方式,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发展。建立不同课程的多元混合供给体系,实现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并举。该校教师正在开展的跨学科美育教学的研究、多学科协同备课的实践,正是对这种混合供给体系的探索。

第三,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供给机制。坚持改革教与学的手段,提高师生工作学习效率。北京一零一中探索新形势下的线上、线下、课外学习机制,采用OMO混合学习手段,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北京一零一中的实践探索具有榜样性。

第四,穿越多种边界的高效率教育供给。发掘和整合学校、社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国内与国际等各方面资源,为学校教育拓展资源空间。北京一零一中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医院、福利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走进军营、深入农村开展体验活动。建立学校和社区、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单位之间资源共享制度,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事业型公共场馆等建立教学合作关系,拓宽育人渠道,提高育人质量。

第五,改善供给策略,促进教育命运共同体建设。我们积极倡导进一步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构建教师、学生、家长等更广泛人群的教育共同体。北京一零一中建立“翔宇学院”指导学生发展,开展家校协同育人的研究,在疫情期间开始建设的“学生成长共同体”,探索以学生为核心的同伴、教师、学长、家长多方互动育人模式,这些无疑是前沿性的。

在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指引下,我们要面向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格局,提升全方位的挑战和思考。

(作者为北京市委教工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