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大国飞天》(现名《问天》):展现中国航天追梦历程和精彩故事

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到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人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太空,中国人追梦太空的脚步从未停息。近期,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为指导单位,由浙江影视集团、晴辉(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宁波市奉化区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德清县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晴辉影业有限公司、浙江佳禾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航天题材电视剧《大国飞天》在横店影视城紧张拍摄中,该剧集中讲述了中国追梦太空的故事,展示了中国航天的追梦历程,是一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献礼之作。4月27-29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到横店实地走访了《大国飞天》剧组。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周刊副总编辑陶建群,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严昭柱,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贾磊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作家、艺术家蔡劲松,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文祥等参加此次调研活动,浙江省委宣传部文化发展改革处一级调研员林通全程陪同。《大国飞天》是中国首部现代航天题材作品,以艺术化手法再现了中国人的航天梦,从这部电视剧中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追梦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追求着自己的梦想,航天梦、文艺梦、中国梦等汇聚了一幅幅艰苦奋斗的精美画卷。

航天梦:展示中国航天追梦历程

4月28日上午,调研组一行在陶建群副总编辑的带领下,考察了《大国飞天》在横店影视城的剧组,并与剧组主创人员及主要演员进行座谈。浙江省委宣传部文化发展改革处一级调研员林通,横店集团总裁助理、传媒发展总监楼守威,《大国飞天》出品人、总制片人何晴,总制片人梁水宝、导演张蠡及主要演员凌潇肃、耿乐、吴健、何晴、李光复、史可、候长荣、王建新等参加座谈。据何晴介绍,《大国飞天》剧组在横店的拍摄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横店影视城对于该片的拍摄给予了大力支持,各方面的工作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 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克服重重困难、攻克一个个难关,在追梦的过程中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等中国人的精神标识。《大国飞天》首次展示了中国航天的追梦历程,以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工程、空间站建设和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的发展历程为背景,以1996年中国航天长三乙发射爆炸、卫星返回失利等事件为起点,描写了方啸天、林泽、江遥、顾南、杨哲等青年科学家以及李地丰、钟旭、顾年、耿军等老一辈航天专家冲破重重障碍、重塑航天人自信的艰难历程,跨越当代、现代和未来航天三大阶段。

座谈会上,《大国飞天》剧组人员一致认为,很荣幸能够参与到这部航天剧的拍摄,切实感受了中国航天发展之不易、成就之巨大、精神之可贵,正是对航天梦的追求才激励着一代代航天人不懈奋斗,大家表示一定要把人物塑造好,展示出中国航天人的精气神,不辜负观众对该片的期待与信任。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严昭柱认为,《大国飞天》剧组以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现中国航天追梦历程,体现了历史过程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塑造了民族脊梁的航天英雄形象,引领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贾磊磊指出,《大国飞天》剧组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团队,气氛融洽,该剧的选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能够强化国民对于历史的集体记忆,展示航天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格,希望作品按照历史的逻辑展示航天人的价值追求。

文艺梦:具象化呈现中国航天精彩故事

讲好航天故事、繁荣发展航天文艺事业,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时代呼唤航天文艺,人民期盼航天文艺。航天文艺重在传承和弘扬中国航天精神,贵在讲好中国航天故事,为中国航天发展行稳致远加油助力。《大国飞天》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以艺术化的形式讲述航天故事、弘扬航天精神、展现大国风采,充分展现新时代航天人的精神风貌,热情讴歌奋斗者精神,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培养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育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大国飞天》将写实与艺术有机结合,展示了神舟载人飞船上天、北斗卫星成功进入工作轨道、嫦娥四号顺利登月到北斗全球组网、建设中国空间站和深空探测的全过程。其中既有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还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反映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塑造了一群年轻有为、百折不挠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的生动群像,也折射出了老一辈航天领域科学巨匠和主要领导的家国情怀,正气昂扬、催人奋进。

老艺术家李光复在座谈会上说,参与《大国飞天》的拍摄既是一次艺术再现中国航天精神的过程,也是一次圆梦的过程,从小就有一个飞到月球上的梦想,如今在文艺作品里面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感到特别高兴,一定要从外形、精神和灵魂等方面把航天人物演“活”,以文艺的力量激发民族的自信心。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文祥指出,网民正在走向年轻,《大国飞天》的剧情设置和艺术表现应考虑年轻人的审美需求,激发年轻人的爱国热情,让年轻人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捆绑在一起。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周刊副总编辑陶建群认为,《大国飞天》剧组克服了时间跨度大、专业领域多、人物精准把握难、协调难度大等多方面的难点,看得出剧组的人员都是有情怀和艺术追求的人,该电视剧在艺术创作、人物塑造和细节表达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下一步人民论坛将客观、理性、全面做好《大国飞天》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中国梦: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4月28日下午,调研组一行在浙江省委宣传部文化发展改革处一级调研员林通、横店集团传媒发展副总监刘小红等的陪同下参观了横店影视城秦皇宫和横店圆明新园。4月29日上午,调研组一行参观了横店影视产业园区和横店展览馆,参观结束后举行了简短的座谈会。浙江省委宣传部文化发展改革处一级调研员林通,横店集团总裁助理、传媒发展总监楼守威,横店影视剧组服务公司总经理黄雷光,横店集团传媒发展副总监刘小红,《大国飞天》剧组领导等参加座谈。

黄雷光向调研组专家介绍,横店集团创立于1975年,从一家缫丝厂起家,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电子电器、医药健康、影视文化和现代服务四大核心板块,拥有近5万名员工;集团在创始人徐文荣提出的“共创、共有、共富、共享”理念的引领下,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横店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大平台,给这里的每一个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累计注册的群众演员达10万余人,新文艺群体在横店这里集聚。据楼守威介绍,中国影视的集聚效应是从横店开始的,横店将中国影视产业向前推进了10年,横店在影视行业方面具有产业创新平台、集聚产业配套、标准化的流程、精细化的要求和流水线的生产等方面的优势,因此,中国影视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会从横店开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作家、艺术家蔡劲松指出,横店实现了文化治理模式的创新、影视服务的统一管理、行业规范的统一制定,下一步应在整合横店周边资源、科技与艺术融合、管理能力优化、影视人才培养和配套机制等方面多下功夫,把影视产业由工业化推向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横店的未来发展可期。浙江省委宣传部文化发展改革处一级调研员林通指出,横店集团根植于浙江大地,是“浙江模式”在横店的实践,体现了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周刊副总编辑陶建群认为,横店的发展经历了“一无所有、无中生有、无所不有”三个阶段,这是一个“奇迹”,得益于横店集团的“善治”,表现在集团的多元化、系统化、网格化、立体化的治理模式,具体体现在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和“四共”(共创、共有、共富、共享)理念上,共创是基础、共有是关键、共富是核心、共享是目标,“四共”是横店集团“善治”的“密码”。

[责任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