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新形势下应加快完善常态化精准防控体系

摘 要:一年多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体系先后经历了“全力抗疫体系”和“全面防控体系”两个主导性阶段,根据当前世界疫情仍在流行和国内局部疫情散发形势,应当及时转向构建“精准防控体系”,并以此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立“精准防控体系”应从战略定位、价值取向、评价标准、子系统构建和智库建设等方面考虑。

关键词:疫情防控 精准防控 经济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抗疫,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鉴于国际疫情仍然处于大流行状态,国内也还面临输入性病例和局部散发本土疫情,建议积极总结我国疫情防控体系的演变逻辑,全面总结“全力抗疫体系”和“全面防控体系”的经验教训,积极构建以“精准防控体系”支撑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格局。

深刻认识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体系的演变

从总体上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全力抗疫体系”阶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国上下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全力抗疫,在举国体制下万众一心、团结抗疫,在不长的时间里成功控制住了疫情传播,彰显了中国国家制度优势和抗疫效能。

第二阶段是“全面防控体系”阶段。在武汉乃至全国抗疫取得决定性成果后,全国范围内继续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在保持足够抗疫警觉的前提下,以疫情防控体系为坚实基础,逐步开城开路开门开校,复工复产复市复学,促进经济复苏,确保中国经济获得了较快恢复和人民生活的总体稳定。这一阶段成就巨大,为中国成为全球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奠定了基础。

当前,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恢复,应该及早转入到第三个阶段,将“精准防控体系”嵌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以超前预警、精准检测、及早发现、即时追踪、精准布控、快速捕捉、高效封堵、特效治疗等系列举措并举,以最小范围最小代价有效应对境外输入性病例和国内散发病例,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深刻认识当下中国和全球抗疫形势的特点

当下中国和世界的抗疫形势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

第一是确诊人数仍然在世界成非均衡态地增加,传统的物理隔离举措有效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减弱,稍有懈怠疫情就可能卷土重来,这对于新阶段全球抗疫提出了严峻挑战。

第二是疫情传播途径多样化,从早期的人传人,到进口食品冷链传播,再到秋冬季发现普通的货物也可以传播病毒,这对于封堵疫情传播途径提出重大挑战。

第三是在不少国家发现了病毒变异的情况,这不仅对抗疫的特效药研制与疫苗有效推广提出新挑战,也对于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提出了严峻挑战。

第四是疫苗参与全球抗疫,除了疫苗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差异外,疫苗在研发和分配方面的不均衡性所可能产生的“疫苗霸权”问题正在逐渐凸显。新阶段国际抗疫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疫苗合作,这是今年以来抗疫形势出现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五是不同国家对于抗疫的态度和制度的差异已经在现阶段抗疫成效上非常鲜明地凸显出来。

中国当下的最重要任务是继续运用我国取得的抗疫成果和良好局面,一方面加强疫苗应用和推广,打好抗疫下半场,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制度优势,既有效防控疫情,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确立长期抗疫前提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世界疫情何时能够控制住,疫情时代还要延续多久尚不明朗。有专家估计到2025年,新冠病毒甚或就像感冒病毒一样,与人类相伴相随。在这样的疫情防控背景下,经济社会如何持续健康发展?人们的生活如何正常进行?笔者一年前曾经提出要勇于“与疫同行”和善于“带疫前行”,现在看来仍然有效,甚至更加突出了。

对于中国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如何更好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何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个世所罕见的奇迹,现在看来确实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此需要做一种基于长期抗疫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考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各种严峻风险随时可能发生。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的总体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通过有效的公共卫生治理保障国家治理大局。我们应当努力建立一个组织更加完备、预案更加周全、运行更加灵活、功能更加多效的国家治理、应急管理和社会发展体系,不仅能够继续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还能为后续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风险事件做好足够充分的制度性准备。

切实加强“精准防控体系”建设

确立“精准防控体系”所具有的国家战略定位

要把公共卫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公共卫生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内在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将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为人类安全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把抗疫国际合作作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同时将这些体系性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既要能够防疫抗疫,还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中央到地方对这些问题总体上已经形成共识,现在需要从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国家制度、社会体系、技术体系、行为规范等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别地全面构建和落地实施。

明确“精准防控体系”的核心价值

何为精准防控?需要确立一些思想理念和核心价值。第一,以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要义,落实各级发展责任,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第二,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效能,也重视其成本和代价,关注疫情防控的投入和产出。这里的投入既有直接投入,也包含间接投入;这里的产出既有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应同时考虑服从和服务于国民经济的总体格局和发展战略。第三,由“全面防控”转向“精准防控”,尽量划小防控单元,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段追踪和封堵疫情所及范围,将疫情控制在最小空间最小范围最少人群最少人数。

确立“精准防控体系”的评价标准

如何衡量疫情防控是否精准有效?这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加以探讨,最少应当包含以下方面,或者相应标准:第一是及早发现,第二是靶向精准,第三是应对迅速,第四是运行有序,第五是最高效能,第六是最低消耗,第七是安民惠民,第八是保障大局。当然还可能有更多的标准。只有比照这样的标准来总结和反思,才能找出我们现有防控体系的短板和弱项,才称得上是精准防控,称得上是防疫抗疫体系的升级版。

探析和构建“精准防控体系”的子系统

精准防控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包含着若干重要子系统。

第一,高度敏锐的疫情发现采集预警系统,以专业化的最敏锐触角进入到疫情可能发生的所有社会组织,及早发现和播报病毒传播情况。该系统应当以专业化方式广泛进入到多个相关领域。例如:一是人员居住集中的社区防疫部门和社区治理系统,在第一时间了解病毒携带者动态,建立直报系统;二是病毒携带者可能出现的各类医院急诊室、发热门诊和呼吸科等相关医疗部门,做好严格的预检分诊,建立首诊负责制和信息直报制;三是涵盖各地的人员和货物流动集散地,飞机机场、轮船码头、汽车站、火车站等;四是各类人员活动高度密集的公共场所发热病人检测体系和隔离系统;五是各类高风险岗位人员的预防性主动筛查措施等。

第二,严密高效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追踪系统。一旦发现疫情,能够在第一时间查询其行动轨迹和密切接触者,搞清本次疫情已经传播的范围、路径和人群等,为及时防控确立目标以便分类施策。为此需要构建严密高效的社会组织体系,借助于最新大数据智能信息系统,运用高新科技追踪系统手段支持,相关辅助支持系统,其要求是全面、准确、及时、动态跟踪。

第三,严密高效的疫情封控系统和患者救治系统。一旦发现散发疫情,能够根据流行性病学调查结果在第一时间启动封控预案和备用设施,按照确诊病例、发热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等四类人,精准检测,分类隔离,做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形成强大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体系。

第四,足够充分的精准防控保障体系。强有力的指挥中心,平战结合的高质量隔离和防护设施,强大的病毒和疫情检测体系,疫情追踪体系,患者救治体系,多方位多层次多变量应急预案体系,技术支持体系和资源储备体系,抗疫和投出产出效能评估体系,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责任追究体系等,各方面彼此支撑,有序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强大合力。

第五,足够充分的公众教育体系,包含政策宣传体系,社会文化体系,信息传输体系,应急演练体系等,使公众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灾难。

建立以“精准防控”为主题的专业化新型智库

精准防控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精准防控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其核心能力之一。应当设立“精准防控”和“应急管理”专业化智库,综合各方面专家认真研究如何将精准防控和应急管理作为一门学问、一种理念、一种体制、一种政策、一种规范等来加以研究和规划,直接应用于当下的疫情防控,更多地应当推广到防灾救灾和应急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以专业化方式设计各种可能的风险并开展系统研究,提供对策建议和实施预案。

【本文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驱动地方治理现代化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9ZDA113)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编:司文君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贺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