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文化生活 > 正文

青春赋能 文化深耕 城杨振兴

——宁波区鄞州区城杨国际艺术村的蝶变之路

青年是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青春赋能乡村振兴,基层乡村是其历练才智的广阔舞台,是其绽放才华的大好机遇。青年能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现代农业对智能科技、管理营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旺盛,受到良好教育的青年能为农户送去技术服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还能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开拓创新,成为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青年积极投身数字营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将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日前,宁波市鄞州团区委再次来到东钱湖镇城杨村视频连线中国人民大学丛志强教授团队直播“云课堂”,实现“云上驻村”。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听课的除了“云上”视频连线的22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博生,现场还来了鄞州本地6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师生、6名东钱湖旅游学校师生和10名东钱湖国际旅行社导游。

城杨村,位于东钱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南翼,百步山尖东隅。目前,全村分为杨家、茶园、门前畈等五个微网格,共有村民360户,户籍人口910人,党员35人,14至35周岁青年194人。全村拥有耕地约598亩,山林4200亩(其中集体毛竹山约2000亩)。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2万元,以出租厂房为主。城杨村主要资源可概括为“七个一”:“一山”为4200亩的原生态森林,“一寺”为千年古寺白云寺,“一道”为宁波市十大古道之首的亭溪岭古道,“一溪”为长年流过城杨的亭溪,“一桥”为杜氏筹款修建的永安桥,“一庙”为沿湖十八裴之一的裴君庙,“一树”为千年银杏树。从去年8月开始,东钱湖团区工委全力融入城杨“国际旅游村”打造,挖掘本地青年力量组建了东钱湖青年“啄木鸟”志愿服务队“城杨小分队”,充分发挥“东钱湖青年创业创新协会”这一优质平台的带动作用,挖掘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搭建学习培训、交流合作的平台,培育与城杨村发展相匹配的优秀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另一方面对接外部团青资源,开展基层组织项目结对攻坚,在深化生活生产空间环境提升和打造乡村公共文化休闲空间方面拓展新的项目。以“微改造”“巧更新”“陪伴式发展”为特色,建成投用“室内+室外”相结合的城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断提升村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这里是城杨的‘网红农场’——益马当鲜智慧农业赋能基地,是由95后鄞州大学生创业团队带着平均70岁的农民团队创新打造的,预计今年利润可达50万,直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城杨工作专班常务副主任(驻城杨村原第一书记)张健民正在城杨村通过“云端”为大学生上《乡村旅游学》课程。

课上,同学们“云参观”了“爷爷家的宝贝”“舅舅家的竹筒饭”“叔叔家的青创农场”“阿姨家的手工坊”以及“大草帽”慈孝公园、人大源等50余个节点。这些创意十足的设计和实体赋能基地,都是去年7月丛志强教授团队入驻后打造的。短短半年多时间,青年思想赋能村民,青年行动影响青年,一大批青年大学生、青年农创客、青年高层次人才、青年网红主播、青年干部与当地村民共同奋斗,实现了“艺术赋能村民,村民振兴乡村”的创造性探索,激发了村民内生动力,城杨村也从鄞州最穷的村变成了最靓的村。

课后,围绕“找问题、促发展、提点子”,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又与张健民和“竹筒饭”博士创业者周颢进行了“云上座谈”。同学们建议,城杨竹筒饭可以挖掘故事打动游客,注意细分消费人群,扩大产品种类,拓宽推广方式;薇姐的杏缘手工坊要尽早注册商标,设计专属包装,将手工口红、手工香皂等产品与“网红”手工甜品打包,提高产品附加值,作为“艺术振兴乡村”伴手礼向游客出售。

“本次‘云游城杨、在线交流’是研究生《乡村旅游学》课程案例教学的重要一环,将中国人民大学融合设计振兴乡村团队最新的宁波经验搬上大学讲堂,围绕城杨如何打造‘国际旅游村’、解决乡村旅游同质化开发及重开发轻经营等问题进行探讨,同学们提出了针对性问题和独具见解的产业发展方案,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分析有效融合,对高校学生准确了解国情、把握最新实践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期望更多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不断探索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黄波副教授最后做了课程点评。

据悉,在人民大学丛志强教授团队指导下,鄞州团区委联合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组织本地大学生成立青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发挥导游、茶艺等专业特长,将定期到东钱湖城杨村、东吴天童老街等地开展导游讲解、直播宣传、非遗表演等志愿服务,讲好鄞州“艺术振兴乡村”故事。

“下步,鄞州团区委将围绕全面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万名青年回农村’行动,结合‘双百双进’社会实践,联合6所在鄞高校团委,将更多有理想、有特长、热心公益的青年引入乡村,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鄞州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 忻春意 俞浩奇)

[责任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