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长兴:“蛙稻”共生 打造绿色产业

在长兴县和平镇城山村,这里有一片20亩左右的水稻田,这正是吴传意的“蛙稻田”。 从外表看,“蛙稻田”与普通农田没有区别,只是多了一条条水沟,每当有人走近,受惊的青蛙就会蹿出来,此起彼伏,然而它们很难逃出这片稻田,因为四周围起了半米多高的网。在稻田四五米高的上方,有一张更大的网,覆盖着整个养殖场,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每隔几米就挂着一个矿泉水瓶,里面装着药水用来防鸟。

稻养蛙,蛙护稻,套养的方式形成了小范围的生态平衡。除了一些不得不使用的生物农药外,“蛙稻田”杜绝一切常规农药;此外,稻田不会使用太多的肥料,以生物肥料为主,尽可能做到生态环保,提升稻米的品质。这样一来,既能满足市场对蛙类的需求、又能提供绿色稻米,可谓是“一箭双雕”。

QQ截图20210411104328

“这几年化工厂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污染也大,而黑斑蛙能捕捉大量的害虫,而且经济效益比普通的牛蛙、美国青蛙要好。”吴传意这样说起了养蛙初衷。2010年,他放弃了自己的一家化工厂和每年数十万的回报,回乡发展养殖业,后来又开始种“蛙稻田”。 

为了学习技术,吴传意从网络、电视等渠道了解养蛙的门道,并亲自赶赴四川、湖南、江苏等地考察。通过不断摸索,他慢慢找到了门道,探索出活水孵化、蝌蚪成蛙同池放养、高效人工驯化喂养颗粒饲料等先进科学的养殖方式,同时还对养殖基地进行了合理规划,分为活水孵化区、蛙苗孵化区等不同片区。 

几年摸索下来,吴传意的绿色产业发展很快。养殖基地的养殖蛙亩产效益达3万元,城山村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青蛙村。 目前,实验田从亩产来看,稻米大概700多斤,黑斑蛙500多斤。同单独种稻或者养蛙比较,这个产量比较小,但从综合效益来看,这种形式则远远超过了传统农业,预计亩产效益将接近2万元。

如今,吴传意养蛙不仅自己富裕了,还通过一个产业带动一片、一个项目帮带一方的模式,打造出长兴县扶贫新特色产业,带动村里的农户增收致富。他在湖州、长兴县城及当地和平镇等多地开设黑斑蛙专卖店和餐饮店,形成从养殖到餐桌一条龙模式。

吴传意的养殖项目初获成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2014年8月,长兴县林业局受浙江省林业厅委托组织浙江师范大学、浙江自然博物馆等相关单位专家在吴传意的基地内开展《黑斑蛙养殖可行性报告》。最终的评审意见是,黑斑蛙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已成熟,同意通过该养殖方案。终于,吴传意在2014年下半年拿到了黑斑蛙养殖许可证,他告诉笔者,他的养殖场目前浙江唯一有合法养殖与经营利用黑斑蛙的单位,并且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批量出产的单位。

QQ截图20210411104402

“一地多用,一地多收”创新利用稻田生态空间,效益成倍增长。为此,他算了一笔账:一亩农田种植40%的水稻,一年一季每亩能够有2500元的收入,亩产黑斑蛙2000斤,六七个月便可上市,亩产值达到4万多元,亩利2万多元。

这两年,吴传意的黑斑蛙养得好,水稻也种得好,已经发展190余亩了。“养殖黑斑蛙市场前景很好,人工养殖黑斑蛙的成功,开辟了一条保护野生青蛙的有效渠道。人工养殖黑斑蛙上市,野生青蛙便失去了市场,这与倡导人工养殖娃娃鱼、中华鲟,是同一道理。”吴传意说,为了让更多农户能够规模化养殖黑斑蛙,目前他正在参与制定省级《黑斑蛙养殖技术标准》,这也标志着黑斑蛙正式进入市场化人工养殖阶段。

黑斑蛙正式进入市场化人工养殖阶段后,吴传意计划带动周边种粮大户连动发展500亩“蛙-稻”种养,预计可增收600万元。

QQ截图20210411104437

“青蛙能解决虫害问题,减少杀虫剂使用,排泄物还能作为有机肥,让共生的水稻真正成为绿色、有机产品。此外,黑斑蛙还是一种经济作物,能够带来额外的收入。”浙江长兴创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传意说。(作者:金雄伟)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