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办实事、解民忧 > 正文

义乌市后宅街道深化“三服务”,推行“码上说,马上办”工作方案

为深入落实“三服务”工作,义乌市后宅街道着眼微民生、微困难、微建议,以“手握手承诺,心连心服务”为载体,突出智能化、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努力打造“码上说,马上办”三服务2.0工作品牌,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和基层的获得感、安全感。

“码”上说

民情在线。在辖区内全面推广“民情宝”小程序,通过“民情宝”反映的问题诉求,第一时间进行收集和民情分拣,并将问题交办给相关科室和部门,实现线上收集、交办、反馈、评价的闭环,着力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

网上点单。在“民情宝”小程序上增设企业多部门联办事项的预约服务栏目,企业可在线预约厂房规划建设、企业注册、环评能评等方面的全过程代跑陪跑服务,根据需求程度和预约要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接办后分派相关职能科室,并代为预约上级部门和“三师”助企服务团联合上门服务。开通“爱后宅”公众号和服务热线电话双重预约通道,群众可网上预订大厅窗口服务,在线办理简单业务并享受科室(部门)事项集成咨询和特殊人群派单等服务。

私人“钉”制。专职代办员和党员通过“浙里办”部门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线上平台,一对一为群众提供专属服务,简单事项线上办理;复杂事项通过钉钉上报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由中心进行汇总分类,流转至有关科室处理;疑难问题由分管领导班子召集相关部门、科室会商解决,有效利用“浙政钉”系统进行事项在线申报和科室(部门)后台流转,实现接件、办件、出件全过程电子化留痕、个性化服务。

图片4

现场说事。结合“两问大家访”,由街道班子成员带队,相关科室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等每周到村社、企业现场了解群众的问题困难;每月组织开展“民生恳谈会”,通过“请你来协商”、“听听企业心里话”等形式现场答复、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群众的问题困难,简单问题当场答复解决,疑难问题组织会商,予以交办。

马上办

村社直办。在各村社建立“三服务”分站点,成立由村两委干部、代办员、调解员等组成的服务团队,将原先需要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失业登记、医保、社保等简单服务事项下沉村社一级,群众不用跑街道,在村社“三服务”分站即可办理有关业务。

跑团助力。成立“助企服务跑团”,班子领导带队,“两代表一委员”、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卫监所、派出所、交通执法所等派驻机构加入,升级建立一宗(地)一(服务)专班、一企业一服务队,送法规到企业、送培训到现场、送服务到基层,把提供专业服务与监管执法结合起来,寓服务于监管执法之中。推行企业服务分类法,对发展潜力较好的企业以壮大培育指导为主,对发展一般的企业以提升培育指导为主,对发展潜力较差的企业以转型升级指导为主,摸准企业困难瓶颈,从“跟着问题跑”向“主动跑问题”转变,从统一服务向分类施策转变。

“云上”服务。建立“全科服务”微信群和钉钉群,将包括水电、公安、市场监管、人社、医保、广电、税务、自然资源、银行、医院、法律、教育、科技、城建、邮政等市级部门及后宅街道各科室专业人员纳入其中,在“民情宝”小程序上增设在线咨询模块,针对群众所询所求进行在线答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针对企业共性化需求,依托专业力量不定期开展院校专家云上对接、线上路演、网上展会,打造线上专家“云服务”。 

专班攻坚。围绕群众需求强烈、反映集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建立企业发展专班团、和美乡村专班团、规划建设专班团、信访调解专班团、六小行业专班团、民生实事专班团,由街道班子成员带队任“三服务”专班团团长,按需分线召集相关职能科室组建专班,推动力量下沉,服务延伸,每月针对难点堵点问题开展组团攻坚。

全程督

进展传感。依托“民情宝”、“浙政钉”等线上平台,以数字化手段全程公开事项,企业和群众可随时查阅问题进展,事项分别抄送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可查看所有事项办理进展,并随时作出批示和督办。每周由行政服务中心、四个平台统计逾期事项,交由分管领导审阅催办,实现全流程进展督办。

亮灯预警。深化问题分级分类、限时办结机制,简单问题当天答复,一般问题3天内办结反馈,复杂问题5天内明确方案路径,实行“红黄灯”亮灯预警,事项逾期前7天予以黄灯预警,超期事项对相关科室和责任人进行红灯警告,倒逼提升办事时效。

精准督查。持续深化“三服务大体验”活动,由纪工委、“两代表一委员”、媒体记者代表、企业代表、人才代表、群众代表等组成“三服务体验官”团队,每季度到村社和企业的现场开展体验督查,围绕服务实效、群众满意度、改革纵深度等维度进行体验和测评,找出一批群众企业满意度低、成效不明显的事项,并对责任科室和个人予以通报。

“码上说、马上办”2.0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综合性基础工程,让群众理有处讲、怨有处诉、事有处反映、问题有处解决,

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而把解决群众问题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动基层治理方式实现根本转变。(周星亮)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