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文化生活 > 正文

全景式史诗般展现抗美援朝

——《跨过鸭绿江》观感

作为曾经在部队当过3年放映员的老战士来说,大概受看过无数遍《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奇袭》《英雄儿女》等影片的影响,对如今一般战争片看不上眼,包括去年热播的电影《金刚川》,也是没看完就出来了,感觉两个字“太假”。前些日子,在战友群里看到央视黄金时间将播放《跨过鸭绿江》的消息时,也没往心里去。

一天晚上,夫人看完电视剧《隐秘而伟大》后,我接过遥控器随便乱翻,突然看到央视正在播放《跨过鸭绿江》中彭总大骂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骂他误听美国黑人团情报指挥不力,造成出国第一战役的包围圈没有扎紧,贻误了全歼南朝鲜第一师团的机会,怒吼要把梁兴初拉出去枪毙和撤掉三十八军的番号。不看不要紧,一看就被牢牢吸引住了,然后马上回过头来再看回放,越看越好看,越看越精彩,连声感叹居然还有这么好看的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视连续大片,不禁写几句观感,谈几点印象。

其一,场面恢弘,大开大合。过去展现抗美援朝的影视片都是片断性的,描写某一侧面的战争故事,而《跨过鸭绿江》是第一次全景式展现自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19日彭总率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打响第一战役,到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历时3年零1个月又2天抗美援朝全过程,这在古今中外同类题材上也是罕见的。同时,全剧不仅生动描写了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等方面全方位的正面较量,其中涉及有名有姓的领导人、将军、士兵、民主人士、外交家等多达300多个,而且随故事情节应运而出,既波澜壮阔,又起伏自然。

其二,惨烈壮烈,震撼感人。抗美援朝作为立国之战,打得极其艰苦,极其艰难,极不对称。当时的美国武装到牙齿,拥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后勤保障,而且还操纵了联合国,携带着15国打群架。而新中国则刚刚成立,积贫积弱,缺吃少穿、武器装备落后,又没有制空权、制海权,完全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这种战争,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不怕流血牺牲,没有将士们的聪明智慧,是没法打的。《跨过鸭绿江》以逼真的场景、逼真的烟火、逼真的化妆,逼真的战斗场面,再现了飞虎山、三所里、松骨峰、黄草岭、长津湖、上甘岭等惨烈的作战场面,特别是整个连队在零下40多度的大雪中潜伏六天六夜被活活冻死的战斗场面,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志愿军将士们完全是依靠钢铁意志和不怕流血牺牲为祖国人民打赢了这场战争。

第三,纵横捭阖,斗智斗勇。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服从和服务于政治的。《跨过鸭绿江》跳出简单对战争、战役、战斗的血腥描写,而是站在二战后国际秩序初建的历史大背景,每一场戏都事关世界格局、国家兴亡、将士生死、民族安危,可谓惊心动魄。战场上,两个中美狙击手的较量,生死一线,扣人心弦。特别是大量启用美国、俄罗斯、朝鲜、印度等外籍演员,而且均用本国母语,更是增强了全剧的历史真实感。应该说,这些外籍演员演得很好,为全剧大为增色。

第四,两首老歌,串起真情。影片开头,伴随一列老式黑色火车在白雪皑皑的北方大地上疾驶,响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影片的结尾又响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两首老歌的旋律贯穿影片的全过程,时而迂回婉转,时而高亢起伏。这两首老歌家喻户晓,以极高的艺术性揭示了抗美援朝的目的就是“保家卫国”,是为了新中国,为了人民,为了你我家门前的那条河,极富艺术感染力和穿透力。

当然,美中亦有不足。由于剧中志愿军军装过新过整,个别扮演战士的演员年龄偏大、身材偏胖等,使全剧少了些历史沧桑感,加上拍摄时间短和40集的容量所限,使全剧跳跃性很大,有些本应浓墨重彩的历史事件被一笔带过,留下不少遗憾。

最后说个小花絮,一次在看《跨过鸭绿江》时,不足五岁的小外孙女看了也有点着迷,还即兴创作了一幅漫画,画两个志愿军战士,一个拿枪做出战斗姿态,一个背着红十字药箱正在抢救伤员,细看很有味道。

其实,说到底,抗美援朝就是为了我们的孩子!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