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推进西部地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高质量发展

——以成都市金牛区为例

摘 要:成都市金牛区作为第四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城区,肩负引领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小商品参与国际贸易的重大机遇与使命。金牛区开展试点以来,积极探索新治理模式,打通新出口通道,建立新合作格局,构建起“2+3+N”发展体系,但在区域合作、市场主体培育等方面依然面临困境。为进一步探索完善“买全川卖全球”发展路径,需要深度推进市场主体参与,探索跨领域融合机制,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关键词:市场采购 西部地区 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9月28日,国家商务部等七部委批复成都国际商贸城为全国第四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成都由此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获批试点城市。试点以来,在国家、省市区共同努力下,成都市金牛区服务运营机制不断完善,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货物出口稳步增长,25000余种商品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发展势头良好,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成都市金牛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发展现状及难题

突出建立三大支撑,探索新治理模式

着力构建政策、平台及服务三大支撑,为试点提供制度保障。一是政策支撑。建立“国家+省+市+区”为主线的自上而下的政策体系,汇编文件31个,涵盖外汇、税务、市场监管等市场采购全领域,制定商品认定、贸易流程、主体信用评价等属地配套政策16个,出台多项专项政策,切实让四川及西部中小商品出口享受“无票出口、免征增值税、拼箱出口”试点红利。二是平台支撑。依托“专责机构+监管部门+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联网信息平台,建立起供货商、代理商、采购商“三方备案制度”,推动贸易三方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互利互赢。同时,依托青白江国际铁路港海关监管平台,搭建试点通关监管场站,实施市场采购从组货到结汇的全流程监管,确保风险可控、源头可溯、责任可究。三是服务支撑。建立“市+区”联动、“专责机构+功能区+街道”协同的服务机制,构建起信息共享、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九大服务体系”,成立市、区两级市场采购领导小组,组建金牛区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设立国际贸易服务大厅,整合税务、市场监管等十余个部门职能,打通“关、检、汇、税、商、物”之间的壁垒,为市场主体提供注册登记、网上平台备案、外汇账户开设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三天注册、三小时备案、三分钟通关”。

突出拓展两个市场,打通新出口通道

着力将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协同起来,打造内外联动的小商品展销中心。一是推动名优商品“走出去”。以泛欧泛亚目标消费市场为导向,持续丰富市场产品种类,赴广州、重庆开展专题推介活动20余场,赴泰国、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推介活动6场,开通成都到明斯克、布达佩斯等专列,构建起“青白江铁路港+双流机场航空港”双口岸模式,吸引数百家企业关注试点,并积极参与到市场采购中来。“市采”元年实现报关出口3394单,货值14.13亿元,出口到白俄罗斯、德国等22个国家;2020年,出口国家已经增长到33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2个,以欧洲市场为主,“川字号”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二是推动市场主体“聚起来”。突出推进试点高质量发展,注重“供货商、代理商、采购商”引育,面向国内外优质外贸服务机构、优秀制造企业、专业商贸市场宣传推介,积极引入“一带一路”“蓉欧+”沿线国家采购商,加快完善道路、交通、教育、医疗、生活等配套设施,带动全川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积极融入国际市场,不断提升市场采购的集货、物流、品牌、配套、国际合作“五大承载能力”。三是推动海外精品“走进来”。按照“以进口带出口”的思路,强化与五大洲重点城市经贸合作,与贸易目标国家、城市商贸部门、区域工商联盟深入对接,与一带一路东南亚非政府组织联盟、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等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引导国外品牌代理商集聚发展,打造进口商品体验展销中心。

加快促成多元合作,建立新合作格局

着力推进政府、企业、区域之间深度合作,形成发展合力。一是促进“金青+城港空”联动发展。集成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政策优势和成都国际枢纽中心物流优势,2019年11月8日正式开通试点双流国际机场航空口岸,试点正式进入“青白江铁路港+双流机场航空港”双口岸出口新阶段。大力推动成都国际铁路港与广西钦州港铁港联运联营,加快实现四川及西部中小商品就近“借船出海”。二是促进“政府+企业”共谋发展。深度推进市场主体参与市场采购,搭建政企常态化互动平台,引导成立市场采购行业协会及联合党支部,组建企业服务小分队对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从政策解读、信息备案、免税申报等视角组织业务培训会20余场;从通道建设、组货、资金扶持兑现等层面组织企业座谈会10余场,多视角、多层面与企业深度交流,找出关键点,助推市场采购可持续发展。三是促进“金牛+”携手发展。深入推进“金牛+南向”“金牛+各市州”联动发展,积极参与蓉桂陆海联运通道建设,通过“南亚商品交易博览会”“南亚地区经贸合作交流推介会”等载体平台,加快打造“南向发展”重要商贸支点。同时,成功在蒲江、资阳、乐山等地筹办“四川造”产品外贸拓展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推介会,来自四川省21个市州商务、经信部门及数百家企业参加活动,推动“市场采购+生产基地”蓬勃发展,夯实“四川造”走出去的基础。

发展难题:市场发展不均衡,主体合作不充分

市场主体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集聚商品种类不丰富,还无法满足采购商需求。2019年,义乌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达到2324.9亿元,占义乌市外贸出口总额的81.1%,集聚商品16个大类、33217个细类、170万个单品;而成都国际商贸城市场采购出口14.1亿元,集聚商品51个行业、43万个单品,集聚商品仅为义乌的四分之一。二是目标市场发展不均衡,以欧洲市场为主,东南亚市场发展不足。义乌市场采购贸易在欧洲市场基础上,持续开拓新兴市场,2019年中东、非洲的进出口额分别为615.7亿元、692.2亿元;而成都国际商贸城出口到欧洲货物占出口总额的93.0%,出口到东南亚市场的货物仅占出口总额0.3%。

主体合作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发展中的政企合作不充分。义乌小商品市场属国有控股,而成都国际商贸城基本都是民营企业,项目全自持经营,收入以租金为主,导致市场开发运营与政府发展市场采购贸易的利益诉求不一致,极大制约了市场采购贸易在西部的发展。二是试点发展中的区域合作不充分。在推动区域发展过程中,组织了“四川造”产品外贸拓展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推介会,来自四川各个市州的商务、经信部门及企业参加了活动,然而在区域诉求上存在分歧,不仅成都各区市县参与度较低,省内各市州参与度也非常低,区域合力未形成,制约了优质“四川造”名优特新产品的集聚。

探索完善“买全川卖全球”发展路径

加快构建市场采购共同体,促进各主体深度合作

一是构建“专业市场+专业市场”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成都国际商贸城市场运营方作用,根据《成都市商品市场布局规划(2009-2020)》,通过缔结契约,重点推动与新都、青白江、龙泉驿、双流及彭州等市场集中区的专业市场合作;同时,在全省范围内选取高质量专业市场,重点突破,打造走出去利益共同体。二是加快推进“市场采购+各市州生产基地”发展,在省级主管部门统筹下,由市级部门牵头,寻求与各市州的合作,赴各市州生产基地宣传推介市场采购,吸引更多优质的生产企业到成都国际商贸城设立展销点,打造“四川造”商品馆。三是积极促进“市场采购+西南各省市”合作,利用好市场采购在西部地区首个试点的引领性,充分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的港口优势,建立四川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发展领导小组,将重庆、贵州等西南地区省市优质商品集聚到国际商贸城,持续提升商品丰富度。

加快探索新发展模式,建立跨贸易领域融合机制

一是促进“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走深走实,加强与跨境电商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阿里巴巴、京东等跨境电商企业的全球销售网络,将试点企业出口的产品类别、企业发展等数据展示给全球买家,吸引跨境电商采购商参与到市场采购中来。同时,加强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交流,与企业一起想办法,探索“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融合发展路径与方法,科学区分业务边界,实现不同外贸形态之间的协同发展。二是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发展指引体系,在现有“两图一表”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核心产业链,协同上下游产业,探索制定一套覆盖上中下游产业的市场采购发展指引,引导市场采购高质量发展。三是建设市场采购海外仓。海外仓具有降低成本、增加配送时效及降低交易风险等优势,需要利用好行业协会及现有的海外仓平台,探索建设市场采购海外仓,或者利用现有海外仓开展市场采购业务,促进不同贸易模式之间的融合发展。

加快打造特色商品市场,优化国际贸易营商环境

一是用好中药材指数,打造以“中药材”为重点的特色市场。成都国际商贸城中药材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虫草交易市场,发布了全国第一个中药材指数,可以充分挖掘中药材指数的市场信息,并进行深度分析、研究,明确中药材市场外向发展的方向,推动打造以中药材出口为特色的专业市场。二是持续完善市场配套设施。打造成都国际商贸城功能区特色市场,整合现有配套资源,整体规划区域建设,持续完善酒店、餐饮、金融、翻译及法律服务等配套设施与服务。三是建立系统性工作推进机制。从省级层面加以统筹,建立省、市、区联动发展机制,组织开展培训、推介活动,鼓励各市州参与到市场采购贸易中来。同时,在提升商务、金融、市场监管、法律咨询等服务基础上,允许先行先试,提供税收征管、外汇管理等方面的便捷服务,探索适合市场采购贸易发展的新路径。

作为一种新兴的外贸方式,市场采购以其独特的优势,走出了内陆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在探索初期,面对体制机制、市场拓展、区域合作等方面的难题,需要在市场采购发展过程中,不断尝试、总结及修正,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引擎,从而推进市场采购高质量发展。

【本文作者:尹华羽,成都市金牛区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市场拓展部负责人;杨 芹,成都市金牛区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注册登记部副部长】

参考文献

[1]卢跃、阎其凯、高凌云:《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的创新:维度、实践与方向》,《国际经济评论》,2017年第4期。

[2]祝美红:《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源起思考、实践推进与未来趋势》,《对外经贸》,2019年第7期。

[3]张文敬:《探索广东试行“市场采购贸易”的新方式》,《对外经贸实务》,2014年第8期。

责编:罗 婷 / 司文君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贺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