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和制度红利

摘 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会议。全会回顾了“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的成绩,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我国发展环境作出了重要判断,对改革发展中的各项工作出了战略部署,以科学规划谋篇布局,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十九届五中全会 党的领导 新发展格局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应对改革发展的新环境,发挥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点召开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互相促进、互相统一,是谋划改革发展事业的新起点。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处于关键阶段,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另一方面,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复杂变化,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在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背景下,改革发展的任务极为紧迫,需要总结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合理地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无论国际形势发生何种重大变化,改革发展事业定将继续向前推进。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十四五”时期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在机遇和风险交织的情况下,必须充分发挥党的强大领导力,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显著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改革发展的持续动力。

以科学规划谋篇布局,发挥善做善成的治理效能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五年规划的落脚点是根据环境的变化因时制宜地提出发展思路,重要功能是谋篇布局、抓重点任务,基本方法是做到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五年规划是一个科学体系,是对未来五年发展思路、主要目标、优先领域、重点任务的科学安排,是在党领导下的集体智慧的结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因此,“十四五”规划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规划,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新篇、开新局、起好步的重要规划。

中国共产党既是卓越的战略规划师,也是优秀的规划执行者,成功地达成善谋善做善成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谋篇布局,形成对不同时期发展方位的准确判断,还善于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五年规划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构建起了统一指挥、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和灵活高效的组织执行机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五年规划是重要路径和开展工作的基本抓手。编制实施好“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基于对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环境的判断,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科学的、准确的,为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奠定了基础,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定力和非凡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蕴含着巨大治理效能。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因此,“十四五”规划是未来五年的总纲领,而纲领之要就是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既维护国内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又积极推动新型全球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全球大循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积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面对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局面,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内外需并举、内外市场并重。

全球化是历史潮流,面对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是“新型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绝不走故步自封的老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必须在新的环境下坚持“双循环”的发展格局,经济才有更大发展空间和更强发展动力。既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居民消费上,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使其增长超过其他增长;又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促进国际间经济合作,参与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真正做大做强国内市场。改革创新是经济行稳致远的最强大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和制度红利。

抓创新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改革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明确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任务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强调全面协调发展和创新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高度重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事业发展。全会回应了亿万群众的期盼,对增加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也提出了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就业、收入、教育、文化、健康、医疗、养老等民生工作高度重视,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目前的形势看,“十四五”时期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任务非常繁重,关键还是要练好内功,重点抓改革、开放和创新三件事。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尤其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确立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时,坚持了底线思维的工作原则,部署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着力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处理好改革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就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本文作者分别为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编:司文君 / 蔡圣楠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uotingP